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04:29:32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各年级都有“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还特别强调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结合我校的“基于信息素养的学科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通过一年多来的主题单元活动,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学习 思考

一、指导思想综合化――定方向

更新观念是综合性学习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为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教育是开发学习者的个体潜能,贯穿于学习者终身的活动。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明白综合性学习并不是完全对传统分科课程的抛弃,恰恰相反,它是建立在传统分科课程基础上的,没有学科的分化,没有分析性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综合性便无从谈起。

二、教学目标综合化――明位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但教学中如果盲目追求综合,把握不好“度”,也极易走向极端。有位教师在执教《找春天》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读课文识字。

第二步,多媒体播放春天自然风光的录像。

第三步,进行自主学习,喜欢诵读的同学练习诵读课文,老师提供配乐曲子;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喜欢音乐的同学可编舞蹈表现春天,还可选择唱歌唱春天的歌等等。

第四步,组织交流展示。

第五步,读古诗《春晓》。

第六步,合唱《春天在哪里》。

整节课学生又唱又跳,台上台下蹿动。

这节课如果是一节纯粹的综合活动课,很多地方是非常成功的。但这毕竟是一节主题单元课,整节课虚化了语言文字的咀嚼与咏涵,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只在形式上追求花样多,把语文课变成了联欢会。

语文本位的现象要改变,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任何时期都不容忘却的。语文课姓“语”,不姓“杂”与“繁”,

语文课不能上成手工课、科学课、活动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着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多角度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

三、课堂教学综合化――找方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进行综合,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突出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精神,学什么,怎样学,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学生学习自主性就是综合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时时处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

(二)注意综合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涵盖了各个学科。因此,语文学科必须与其他学科整合,才能发挥语文学科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调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如在学习口语交际《借东西》中,同桌进行合作表演;再如在课文《给予永远是快乐的》的学习中,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在合作中交流互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味。

四、课外实践综合化――看行动

学校的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不可忽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死读书,死教书,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我认为,要提高孩子的素质,要尽可能地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定期让学生收集社会见闻,办小报;利用晨读,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编写日记精萃,收集格言警句,交流自己的感想;节假日、学生生日时,写祝福语等等。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领导者,主人翁意识强烈,学生感到活泼愉快,受益匪浅。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上一篇: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下一篇: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情景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