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在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5 02:26:24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在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处于内瘘养成期的患者20例,首次使用内瘘时间为术后50 d,观察期为使用内瘘2个月,即术后110d内穿刺者固定同一组护士。2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单数分在对照组共10例,双数分在实验组共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2 w拆线后使用握力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后3 d起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内瘘侧手臂,随透析频率,3次/w,照射40 min/次,照射时内瘘的手臂距离发热源高度20 cm,患者透析结束前1h避免使用。结果 远红外线治疗仪的红外线具有改善血管暗沉及纤维化、使血管明显浮现、易于穿刺、减少重复穿刺疼痛的功能。结论 远红外线治疗仪能提供给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全面保护,并且操作简单、经济,对皮肤无刺激,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远红外线;动静脉内瘘

理想的血管通路是确保透析充分的前提,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通路有较大的优越性[1]。所谓内瘘成熟是指是在动脉血流的冲击下,内瘘静脉管壁扩张增厚,一般术后4~6 w为新瘘养成期[2],成熟后的内瘘达到一定血流量才能正常使用。虽然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很多患者的瘘管无法顺利养成,或是养成后无法维持使用,内瘘失功需要重新手术,使有些患者可能不断地接受手术,最后形成没有血管可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引[3]表明,应用远红外线照射内瘘血管能降低失功率,增加血流量。本院自2015年3月使用台湾宽谱公司生产的非热康谱治疗仪(简称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新建动静脉内瘘血管促进其成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处于内瘘养成期的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6~8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3例,多囊肾1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杂音Ⅱ级以上。患者规律透析,3次/w,4 h/次,血糖、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首次使用内瘘时间为术后50 d,观察期为使用内瘘2个月,即术后110 d内穿刺者固定同一组护士。

1.2方法 2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单数分在对照组共10例,双数分在实验组共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2 w拆线后使用握力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后3 d起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内瘘侧手臂,随透析频率,3次/w,每次照射40 min,照射时内瘘的手臂距离发热源高度20 cm,患者透析结束前1 h避免使用。

1.3评价指标 ①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记录术后第1d(Q1)、第40d(Q40)、第110d(Q110)动静脉内瘘瘘口上方5 cm血管血流量数值;②术后疼痛感:术后3 d内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以0~10分评价,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让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打分;③穿刺难度:操作者穿刺进入血管的难易程度。以0~10分评价,0分为易,10分为最难,凭操作者穿刺感受记分;④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判断标准:血液自针眼周围渗出为渗血表现;静脉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或肿胀后致机器静脉压升高为血肿表现。疼痛的评估方法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将疼痛分为5级,1=无痛、2=轻微疼痛、3=中等度疼痛、4=严重的疼痛、5=剧烈的疼痛。患者主诉有2级及以上疼痛为有疼痛;⑤穿刺1针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实验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结果比较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发现,新建内瘘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实验组血流量增加量(Q40-1、Q110-40,Q40-1=Q40-Q1,Q110-40=Q110-Q4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感分值及穿刺难度分值比较对照组疼痛感(7.00±1.15)分高于实验组(5.2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实验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及穿刺1针成功率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针成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理想的动静脉内瘘才能有足够的血流量,保证透析质量提高,然而内瘘成熟不良导致内瘘不能有效使用已成为临床使用者的一大难题。目前对新建内瘘养成期主要以早期功能锻炼为主,功能锻炼可促使血管扩张、充盈,增强血管弹性,促使静脉动脉化,但还不能从根本改变血管内膜。远红外线是太阳光谱中人眼所见不到的红外线,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能力。宽谱治疗仪的远红外线一方面通过热效应,使内瘘局部温度提升,血液循环增加;另一方面通过非热效应,释放HO-1,降低氧化压力,抗发炎效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扩张,使得瘘管的内径和血流增加,内瘘寿命延长。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新建内瘘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实验组血流量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宽谱治疗仪能提供给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全面保护,并且操作简单、经济,对皮肤无刺激,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逊,朱亚梅.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状况与维护[J].江苏医药,2010,36(14):1670.

[2]乔小军.系统性健康教育与护理在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3):332.

[3]王蒇,姜燕,王巍巍,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机制研究与防治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10):564.

[4]陈桂贤,肖海霞,杨泽曼,等.内瘘隧道形成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3A):48.

[5]李晓华,李腾.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及使用时间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28.

[6]崔立文.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J].临床荟萃,2011,26(1):82.

[7]胡俊灵,柏风云,周莉.早期功能锻炼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成熟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70.

[8]蒋琪霞,李晓华,周听.红光和红外线辅助治疗创伤性伤13减痛促愈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2,27(22):19.

[9] Akasaki Y,Miyata M,Eto H,et a1.Repeated thermal thera.py up-regulate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aug.ments angiogenesisin a mouse model ofhindlimb ischemia[J].Circ J,2006,70:463.

[10]严贺,李巧玲,童辉,等.远红外线理疗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J].护理研究,2013,27(2):354.编辑/肖慧

上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