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惊现产业资本抄底?

时间:2022-08-15 01:31:00

华尔街惊现产业资本抄底?

继2000年、2002年分别耗资9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对同行实施并购后,2009年1月26日,辉瑞宣布,将以680亿美元收购其竞争对手惠氏,这也是美国近3年最大的一次并购案。

从惠氏制药中国公司获悉,辉瑞和惠氏均已就此发表声明,双方均没有提到这一并购对中国地区业务的影响。

据悉,辉瑞将通过现金和股票收购惠氏,交易总价约680亿美元,辉瑞将以33美元现金及0.985股股票交换1股惠氏股票,惠氏股东将得到每股50.19美元的收购价。由多家银行组成的财团已承诺提供总金额达225亿美元的贷款。

辉瑞称,此次并购结束后的第二年度,能给辉瑞带来每股盈利增值。在并购完成后的第三年,能给辉瑞节省总计40亿美元的成本。

辉瑞将把惠氏目前的两位管理层成员纳入新的管理团队。双方还约定了如果并购失败各需赔付的天价违约金。辉瑞违约的代价为45亿美元,而惠氏的违约余为15~20亿美元。

辉瑞的算盘

熟悉美股的专家认为,辉瑞此次并购,宁可出高价以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销售渠道等,以达到整体成本的下降。海通证券医药分析师表示,并购完成后,辉瑞的产品线将囊括各类药品。

申银万国医药分析师张菁认为。医药行业的并购和经济环境的相关度相对较低,更多地是从自身业务发展角度考虑。辉瑞从去年开始就感受到缺少新药的压力,一种销售额规模达100亿美元,占辉瑞20%市场份额的药品专利将很快到期,此后该部分销售额将巨幅缩水至10亿美元,将对辉瑞的业绩带来巨大影响。辉瑞在2009年以及2000年前后的大规模并购动作都与药品专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美国正身处自大萧条时期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当中,银行放贷行为的活跃程度降至冰点,可是辉瑞,他们居然还是成功地找到了一群愿意放款的八,获得了225亿美元,使交易的达成成为可能。

当然,能够让人愿意借给你225亿美元,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今天,我们简直该说着是个奇迹。

考虑一下收购惠氏的交易的原因――专利到期、新药研发迟缓、仿制药物的竞争……我们就会明白,放贷者的行动所体现的,其实也是他们对传统药厂及其经营模式的信心。

当你尤其害怕失去自己财富的时候,将它放在哪里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医药公司历来就贴着防御性的标签,因为大家都相信,无论在怎样的经济周期当中,人们都是会生病的,生病就是要在治病上面花钱。

现在,美国新政府还许诺要扩大健保的覆盖范围,因此认定健保开支将持续增加无疑是合乎逻辑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认定这一交易将真正激起华尔街持续的热情。惠氏股票的市场表现诚然是值得注目的,但是还不足以认定购并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辉瑞多元化前景

稍早时一家华尔街知名公司的分析师宣布,将辉瑞的评级从“中性”调升至“优于大盘”,理由是辉瑞计划收购竞争对手惠氏。

瑞士信贷的分析师凯瑟琳・阿诺德指出,自公布收购惠氏的消息以来,辉瑞的股价已下跌了16%。

去年春天开始,这位分析师一直撰文看好辉瑞收购惠氏的前景。

阿诺德在公布的研究报告中写道,投资者对高股息的期待已经消退,上周一辉瑞已宣布将股息减半,至每股16美分。

她在一份致投资者的报告中写道,在花时间梳理交易的细节后,瑞信已得出如下结论: “这一交易给以合理价格获得价值和成长的投资者带来了机会”。她预计,在2012~2015年,收购惠氏可能使辉瑞的每股盈利增长30~45%。

阿诺德还称,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更多元化和更稳定的营收来源,现金流状况将得到改善且更具灵活性,这主要得益于股息的减少。此外,辉瑞预期的税率暂时性增长在未来几年中可能缓解。但是,这位分析师同时警告道,辉瑞预计2012年的营收将达700亿美元,而目前市场分析师对此的普遍预期仅有660亿美元。

目前辉瑞必须应对2011年的营收预计将大幅下滑的问题,届时世界最畅销的药物:辉瑞生产的降胆固醇药物Lipitor将失去专利保护。收购惠氏将帮助辉瑞从一家畅销药生产商转型为综合性制药商,其产品将涉及疫苗、生技药品、传统丸剂、非处方药和兽药等多个领域。

产业资本开始抄底

在辉瑞的并购史上,数百亿美元的手笔并不少见,且近10年来辉瑞的并购案也不断发生。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辉瑞高达百亿美元以上的收购均发生在道指下跌或见底的时间。

比如,2000年和2002年,辉瑞并购金额分别高达9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而2000年道指阶段性见顶后,到2003年2月最低探至7000点附近后反转走牛,一直上涨到2007年14000点之上。

从2003年起,辉瑞并购金额急剧下降到数十亿甚至几亿美元。如今道指已走熊跌至2003年水平附近,美国经济也陷入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在这样一个经济低迷、现金为王的时期,辉瑞敢于大手笔并购,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有分析认为,辉瑞此次并购或显示美国的产业资本开始抄底,而辉瑞对此次并购的盈利时间预期或许也正暗示了这一点。

上一篇:三问表,聆听时间的声音 下一篇:新领域 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