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何时了

时间:2022-08-15 12:38:12

时常听人说“亲眼目睹”,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亲眼”哪能修饰“目睹”呢?上人民网报刊检索系统检索一下,竟检索出14181条含有“亲眼目睹”这一短语的“新闻”,实则更多,因为该系统能检索的最早时间是2003年6月13日,这之前定然有之。自2003年6月13日至2012年3月7日,仅九年时间,平均起来,人们每天至少可以看到四条含有“亲眼目睹”的“新闻”,即使是那些知道“亲眼目睹”是错误用法的人,也会因耳濡目染而被“同化”。

那么,“亲眼”为何不能修饰“目睹”呢?这是因为“目睹”中的“目”字本就是“亲眼”之意,再加上一个“亲眼”,就犯了语意重复的错误了。《现代汉语词典》:“目睹:亲眼看到。”《汉语大词典》卷七:“目睹:亦作‘目’。亲眼看到。《后汉书・刘根传》:‘促召之,使太守目,尔乃为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先祖母曾取视之,先母时尚幼,亦在旁目睹。’ 巴金《〈家〉后记》:‘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人们之所以习惯性地给“目睹”加上一个“亲眼”,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目睹”的具体含义,以为“目睹”只是“看见”之意。

“目睹”是从文言文中积淀下来的一个词语,原本是两个词,因涉及到文言语法知识,也就容易让人误解了。在《汉语大词典》的例证“使太守目”句子中,名词“目”本是“眼睛”之意,在此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亲眼”;“使太守目”亦即“让太守亲眼看到”。又如“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然白首”、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目睹”的词义相同。

此外,运用“目睹”一词时,还得注意以下两点:一,“目睹”是个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二,“目睹”表示动作已完成,其后需加上一个助词“了”。

与“目睹”相类似的词语还有“耳闻”、“目见”、“目击”等,但其用法各不相同,绝不可一概而论。当然,如果知道这“耳”“目”等的用法的话,就不会犯“亲眼目睹”的错误了。

参考资料: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P971

②《汉语大词典》(卷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P1129

上一篇:韩东 铁笔豪情写心声 下一篇:报纸嫁接新媒体的前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