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时间:2022-08-15 12:19:58

浅议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示范、启发作用:

欣赏教学能为学生习作、创作提供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技能,这是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成功的范作,往往会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提供表现的思路。

2、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作用。

美术作品反映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涉及古今中外,为学生提供了可视的生动的形象和历史,能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扩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如:欣赏中国古代陶瓷、青铜作品,涉及原始社会及商周历史。欣赏文艺复兴作品,可以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情况。美术欣赏提供的生活景象,较之文字描述,更为生动、形象,易为学生感受、了解。

3、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美术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欣赏灿烂而伟大的民族画卷,可以召唤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欣赏外国优秀作品,能培养学生崇尚文明,珍惜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观念。通过了解徐悲鸿、达·芬奇等中外艺术家的事迹,还可使学生体会到他们勤奋好学、献身艺术的精神。一幅优秀绘画作品或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本身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和对正义力量的歌颂,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情趣和正义感。

通过艺术作品欣赏使学生受到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于抽象的理论说教和带有强迫性的纪律教育。这种过程就是对人的情操的一种陶冶。

4、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力。???欣赏中所展示的作品都是美好的、高水平的成功之作。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的理想等,都是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形成和提高的。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能为学生接受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训练学生的眼光,提高判断能力。通过具体分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语言,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欣赏活动经常进行,在一定量的积累同时,就使学生的眼光更敏锐,脑子更有艺术理解力和吸收力。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老师、同学的介绍,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想象的天空,同时会激发强烈的创造欲望。

如何开展好美术欣赏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陶冶学生情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例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通过介绍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可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到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主体验

《课标》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思想,被欣赏的美术作品给每一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欣赏意见和见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自己一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欣赏。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牢牢树立以下观念:1、由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承向注重促进学生发展转变。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过于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美术技能的训练,目标是培养“画家”,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关注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审美教育,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2、由重“讲授”向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转变。3、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①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 ②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③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④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全体交流做准备。

在欣赏交流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

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体会他们内心的苦楚,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

(四)、在欣赏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提升创造力

上一篇:这样学计算,我喜欢 下一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