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网上过

时间:2022-08-15 12:12:12

节日,网上过

从写信、打电话、发短信,再到如今的QQ、MSN、微博、各类SNS社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相互联系、问候,甚至过节。网络传播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加工和改造,汲取它的精华部分,增添新的时代元素,倡导新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从观念到形式重构传统节日文化……传统节日,日渐被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

出门过节 人山人海

刚刚过去的圣诞夜,家住北京的丫丫和闺蜜相约一起去西单逛了下,这一出门可不得了,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大悦城卖饮料的小摊,那个队排的呀,好不容易买上了个大杯的饮料,几口就没了。想去屈臣氏再买个水吧,可是整个冰柜都空了。最夸张的是屈臣氏里卖洗发水那个货架,竟然也被抢空了!”丫丫感慨,再有这种节日,说什么也不出门了,太渴了。

在55BBS论坛上,丫丫发的这篇题为《圣诞夜的西单太可怕,真不应该去,渴死我了快!》的网帖,被网友顶到了首页。ID为“dalexuan”的网友对丫丫的遭遇深表同感:“我平安夜去了崇文门,也是人暴多 ,任何一个吃饭的地方都排队,连水都买不上。回家只好步行,因为车全堵着。”ID为“大肚鱼儿”的网友以过来人的姿态说:“接下来的元旦,还是猫在家里网上过节比较靠谱,实现真正的低碳过节。”

圣诞过去,元旦临近,不少人选择“宅”在家里迎接2012年的来临。网上看跨年晚会、逛网上商城、QQ发拜年祝福、在人人网上赠送虚拟礼物,甚至放网络烟花鞭炮,这种网络时代的“另类”过节方式,给中国传统节日带来了多样的变化。

网上过节 经济低碳

选择网上过节的理由有很多,用宅男宅女的话说,一来可以利用过节好好休息,避开节日的人流高峰;二来网上过节的形式相当丰富,经济实力欠佳的还能少花点钱。

日前,国内某招聘网站推出为期两周的“职场人元旦过节预算”特别调查,对5000多名职场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多的人打算元旦做“宅男宅女”,约六成人过节基本预算都控制在500元以下。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传统过年习俗带给人的满足感正在消失。比如,以前赶集、逛庙会为了买新衣新帽,但现在谁还在意这个?”网友“云淡风轻”留言说:“通过互联网同样可以联络亲情,还能有效地压缩人情消费成本,何乐而不为?”

“在我的记忆里,元旦跨年是一个让人特别容易感到幸福的节日,而如今不知怎的,节日的惊喜少了,常常感到很累,还不如在家里上网热闹。”24岁的北京女孩李莹说。

中国传统的过节习俗讲究“走出去”,特别是春节、元宵等节日,走亲访友、逛集市庙会更是重要的活动。而“宅居”网络过节的方式,却深受年轻人的认同。

“长期以来,传统节日被外界赋予了太多意义,比如辞旧迎新、人情往来、全家团圆等,但在我们年轻人看来,节日应该是一个让人放松的日子。”李莹说:“和家人在一起,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互联网,我们获得轻松和欢乐,这就够了。”

节日营销 异常火爆

“我收藏了淘宝元旦促销特价商品的大全” 、“我重装了电脑系统,全副武装拿下京东元旦的一元秒杀”、“我不打算出门逛商场了,宅在家里狂淘三天” ……

2011年,可谓电商世界热闹的一年,电商们借着各种节日,甚至创造节日,展开网络营销大战。正如刚过去的光棍节、“双12”节,都成了电商热销的“节日”话题。在即将到来的元旦,电商又怎能错过呢?当然不会。

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网购年货的销售量将出现160%的同比增长,至少分流线下1/5的市场。除价格优势外,网购相对于实体店购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和更加实惠的价格。在传统年货中,各类特色干货、春联灯笼、创意礼品等数量繁多。而颇具吸引力的促销手段,打折、秒杀、送券、送大礼包、积分兑换等等,比线下商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已经在淘宝商城上看好了一个按摩器,打算趁元旦搞活动买了送父母,比商场便宜了一大半不说,还能直接快递到父母手上。”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张婷,家乡在石家庄,去年元旦放假三天,她赶回家过了节。来回折腾一趟,路费花销不少,还累得要命。今年元旦三天,她不打算回家过节了,这样还可以省下路费,在网上商城买礼物送给父母。

传统节日 过出新意

纵观网络上流行的节日,不难发现,热捧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往往工作压力大,对于新鲜事物又格外热衷,通过这样的过节方式来愉悦心情。网购年货、网上拜年、网络晚会……在传统节日里,互联网以其“无孔不入”和“无所不能”的巨大能量,大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为传统的节日增添了更多现代气息。

对于节日功能弱化的原因,山东省社科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认为:“传统节日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人们的生存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可用于节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有限,不得不牺牲一些享受节日快乐的机会。此外,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和通讯形式的多样化,使人际交流变得更平常。人们不一定要靠节日的机会和传统习俗拉近距离、维护感情。”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向前发展,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民族记忆和文化符号,需要思考在继承和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和创新。比如,元宵节灯会可以更多采用当今最新科技成果,增加时代感和新意。”涂可国说。

网络的发展使中国人的过节方式日益多元化,网上过节、网购年货等多种消费形态的出现,本身就与老百姓旺盛的需求拉动密切相关。传统节日伴随中国人几千年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产,保护它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需要年轻一代作出努力。但同时,人们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积极寻找新的过节方式。

上一篇:在创新与携作中孵化生机 下一篇:把握群众利益诉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