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情感教育路径

时间:2022-08-15 11:47:27

班主任情感教育路径

一、用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

“师者,人之模范也。”班主任首先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前提下,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崇高的人格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民主的、科学的工作方法。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知识渊博的优秀教师,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会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佩服使他们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导,进而在行动上拥护和加以效仿。班主任要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尊重、理解、关爱学生。当然,班主任还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具备健全人格才能使自己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新课程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班主任高尚的师德还表现在要做到一专多能,既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门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佩服教师的才华和人品,愿意和教师亲近,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用爱心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

1.尊重学生。班主任要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的、热情的、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教育和帮助,而决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如:主题班团会、运动会、班干部选举及班级日常工作都应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办,不尊重学生的意见,不给学生各抒己见和不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2.贵在理解。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架子,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模式,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价值来考虑问题,而不能想当然,不能用自己当中学生时的想法来简单地代替当今中学生的想法。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堵塞了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获得学生信任的道路。班主任只有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底秘密,教师才能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这时班主任若能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必然会获得比平时更难以获得的良好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感激,进而是尊敬,师生间的情感会更加贴近。

3.一视同仁。我们强调师生情感相通,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职责,甚至姑息学生的缺点,而是既要真诚亲切地对待学生,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对班主任来说,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如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就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过程,这种严格要求的提出必须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及思想成熟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只能疏导,绝不能压服。尤其是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更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批评方法,如:以褒代贬、先褒后贬、间接提醒、委婉提示、正面谈心、暗示等。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通情达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批评教育。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谈人的需要时提出: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并且经常地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促膝谈心,对好学生和学困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投入一份爱心,多加一份注意,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观察,善于研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同时,还应向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任何一个人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在教师的眼里没有固定的优生和劣生,大家要用实际行动向教师证明你是什么样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而及时的表扬又肯定了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增强了搞好学习、提高能力、遵守纪律的勇气和恒心,使学困生受到教师关注、理解、尊重的愉悦后尝到进步的快乐,从而从学困生转变为好学生。

上一篇: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调查 下一篇:美国教师教育课程革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