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感恩/只要你是热的/ 大恩要言谢

时间:2022-08-15 10:22:46

忘记感恩/只要你是热的/ 大恩要言谢

夏天,一群朋友出去漂流。有个女孩的拖鞋掉进河里。上岸后,大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看到地上全是晒得很烫的鹅卵石,女孩便向大家求助。可每个人都只有一双拖鞋,没人帮她。女孩很不满,因为她习惯了向别人求助就一定会得到满意答复。她觉得这些人都不好。

后来,一个男孩将自己的拖鞋给了她,自己赤着脚在滚烫的鹅卵石上走了很久。女孩表示感谢,男孩说:“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帮你是出于交情,不帮他是应该。”女孩记住了男孩的话,从此学会将施以援手的人铭记在心。

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习惯了,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恨。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据《 生命时报 》)

近来事业上有些不顺,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便常常在晚上和父亲通电话,不停地抱怨,说时下的人际关系,冷得让人心寒。

“如果你不主动和他们说话,这一天怕是都没有一个人搭茬。”我感慨着。“那么你就去做那个主动的人吧,又不损失啥。”父亲开导我说,“周遭的冷漠,与你也有干系,你莫要一味地去怪别人的冷,你要先想想自己,是否也有足够的热量。你有多少生活热情,就会感染多少人。你看过打铁匠吧,他们把烧得通红的铁扔进冷水桶里,桶里的冷水便快速地热起来,往外冒着气泡。我相信你,不久之后,也会让那些冷冰冰的水都热起来。”

我忽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生活中,有很多“人缘”好的人,很多很多的朋友围聚在身边,他们不就是一块块烧红的铁吗?他们的内心怀揣着巨大的热情,终于使冰冷的周遭变成温暖的海洋。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做那样一块烧红的铁,让身边的水热起来,试着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别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用火一样的热情为自己创造了许多不可估量的财富。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就算忙得不可开交,也要尽量做一个快乐积极的陀螺,一个冒着热气儿的陀螺,用自己热情旋转的舞步,把身边的冷风都扇动起来,成为一股股爱的热浪。

身边的水凉不可怕,耳畔的风冷也不可怕,只要你是热的,那水、那风都会跟着一点一点暖过来。(据《意林》)

在拥挤的车上,别人给你让个座,你会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在陌生的街头,别人给你指条路,你会感激地说一声“谢谢”……当你学业难以为继,别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资助你读完中学又读大学,可你却受之坦然,缄默不谢,视若路人。别人责问,你却弱弱且淡漠地说一句:“大恩不言谢。”

那你真错了!小恩且挂心头,大恩岂能不谢?

秦时,项伯杀人,张良救了他。项伯对张良一拱手说:“大恩不言谢!”可随后他侄儿项羽要发兵攻打刘邦时,项伯连夜打马潜到刘营,告诉了身在刘营的恩人张良。尽管后人说项伯这一报恩,就报销了项家的江山。此话显然言重了。但我认为若项伯以牺牲自家江山来报张良的大恩,更显仁侠之气,更有悲剧情愫。

一个恩字,有时是要背负一生的。“大恩不言谢。”可以说是一个谦辞,说了,也就谢了。也可以说是受人之恩太大了,以致光用言语说“谢谢”,不足以报答。要用行动,用鲜血,甚至是生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大恩”乎?

春秋末期晋国的豫让,为了报智伯的知遇之恩,践行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诺言。智伯被赵襄子所杀,他就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恩人报仇。第一次刺失败后,他用漆涂身而生疮,炭吞喉而哑嗓,残身苦形,使他人不认识自己,好接近赵襄子。可惜第二次又功败垂成,被捕的豫让对赵襄子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豫让自我凋谢了生命之花,为的是“谢”赵襄子的大恩。

当然知恩图报,不一定像项伯一样不顾一切,也不必像豫让一样,殒身不恤。但受恩就要感谢,适时就应报答。

可现实中不时发生一些让人心冷或恩将仇报的事。别人为救落水的你,献出了生命,你却溜之大吉;别人好心扶起跌倒的你,并送到医院,你却说他是肇事者。若对前者“恩重如山”,难以承受,尚有一丝理解的话,那么后者简直是丧尽天良,无赖之极。

施惠者,无索报之意,但受恩者,要铭记在心。且无论是大恩、小恩。

上一篇:揭开功能净水器的谎言 下一篇:卫生部长们的“规范”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