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开放性血气胸的胸腔镜治疗

时间:2022-08-15 09:54:12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由外伤所致开放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76例外伤所致开放性血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对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对比结果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100.00%,对照组治愈率88.26%%,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开放性血气胸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血气胸;开放性血气胸;胸腔镜手术

由于锐器、火器、车祸等原因造成的胸壁缺损创口,使得胸膜腔与外界空气直接相通,空气能够进入到胸膜腔内形成开放性气胸。同时,如果患者出现肋间出血、腔内血管破损及合并肺组织裂伤出血,就会形成血气胸。如果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血气胸,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救治,重者会引起死亡。近年来,胸腔镜手术在用于急性或慢性血气胸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胸外科领域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治疗方法[1]。本研究对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由外伤所致开放性的血气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6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外伤开放性血气胸患者76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6.1 ±1.5 岁。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CT检查或经穿刺引流诊断后达到手术标准[2],患者进行的自愿分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治疗。通过比较其临床各项指标,探讨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双腔管气管注射,全麻,侧卧,患者侧臂悬吊。常规消毒毛巾,放置于腋中线第6或者第7根肋骨间进行胸腔镜观察,操作孔在腋前线第4肋间和腋后线第5肋间,长度约为1.0~1.5cm。进入胸部后,单侧通气,胸腔内出现有血凝块、积血的胸患者必须先清除。逐一检查心脏纵膈、大血管、肺部、胸壁、膈肌等,并且查明其出血位置。仔细察看手术进行前后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且对其进行标准监测。看是否在手术中出现如出血过多、手术时间延长、患者有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肺功能手术后受影响等情况。要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得到可靠保障。肋间血管或胸廓内动脉出血,可电凝止血或者直接缝扎止血,亦可用钛夹夹闭血管止血,有时贴近脊柱旁较多渗血,可用止血海绵给予肋间填塞压迫止血。若手术前预计出血量多或者有休克症状,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确定出血位置,迅速清除血肿。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胸膜固定手术,使用干纱布清理壁层胸膜,在胸膜腔上涂匀50%葡萄糖60~80ml,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量。术后放置引流管。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监测,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健康,观察手术过程的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结束后胸腔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注意观察患者输血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症状,以免手术后肝肾及肺功能受影响。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健侧卧。后外侧或前外侧切口,第4或5肋间进胸,探查胸腔,清除凝血块和积血,术中处理原则同治疗组。术后放置引流管。

1.3 疗效评判标准

手术中以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最终疗效以患者成功治愈率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行χ2检验,比较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各项指标比较

我们对患者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做了对比,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术中各项指标结果对比(x±s)

2.2 最终治愈情况

对所有治疗患者出院后随访5~24mon,在42例治疗组患者中,最终全部成功治愈,成功率为100.00%。而在34例对照组中,成功数33例,死亡4例,成功率为88.2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外伤开放性血气胸多数是由于肋间血管和胸廓内动静脉损伤、胸壁损伤、膈肌破裂、肺组织裂伤或心脏损伤所致,有些合并两处及以上损伤,其中又以锐器伤致开放性血气胸为常见。如不及时医治处理,会导致胸腔内积水积气过多,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等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威胁的生命引起患者死亡[3]。对于病情较轻者,治疗方法相对简单,通常是先将开放性气血胸转变为封闭性气血胸再经过X线、CT检查确定病情后视患者情况经经穿刺引流等治疗,对于病症较重者,需要进行开胸术治疗。并配合手术前后的相应的临床护理[4]。本研究旨在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开放性血气胸的临床效果,以传统的开胸手术在临床多项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开放性血气胸的临床意义。我们通过对患者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做了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治疗组在各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的很多缺陷,在利用胸腔镜手术中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并且具有手术安全、创口小、操作方便、康复快等优点。

综上所述,对于外伤开放性血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通常能获得满意效果,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泽飞,黄灿坡,马良赞,等.胸腔镜探查在外伤性血气胸并多发伤诊治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38―40.

[2] 徐宝珠.开放性血气胸87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7):1106-107.

[3] 俞晓军,姜正科等.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2):1110-1112.

[4] 张志英.外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166.

上一篇: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研究 下一篇: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评价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