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陶瓷器的鉴别

时间:2022-08-15 08:00:34

出水陶瓷器的鉴别

近年来,随着我国近海古代沉船遗物的不断发掘,海底陶瓷器的出水已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在国内的一些古玩市场,出水陶瓷器交易火爆,且价格节节攀升,这也导致了市面上有人仿制出水陶瓷器去销售获利,如何正确识别这些出水陶瓷器的真伪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海南省博物馆馆藏的万余件“华光礁工号”出水陶瓷器的特征,对出水陶瓷器的识别进行了简要描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沉船文物发掘的新闻报道近几年屡见不鲜,从发掘的古沉船情况看,“海上陶瓷之路”南海段更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区段,中国古代有相当多的船舶及其物品沉没海洋,形成了不可计数的水下文化遗产,这些沉没在海洋的遗物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线状分布的一处处遗珍,是中国与世界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1998年开始发掘的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1号”出水文物中古陶瓷产品比例较高,万余件瓷器中大部分是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生产的,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形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目前存放在海南省博物馆。

一、出水陶瓷器的特征

古陶瓷鉴定专家叶佩兰强调:陶瓷器传统经验鉴定强调“五大要素”,即古陶瓷的胎(包括制作工艺)、釉、造型、纹饰、款识。每件瓷器断定年代时,都要通过眼睛的观察、用手抚摸的感觉,分析它的胎、釉、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的特点,才能进行判断。

鉴定出水陶瓷器基本上与鉴定出土陶瓷器相同,察看胎釉、造型、纹饰、釉彩、款识,比重量、听声音、看器物的老化状况,都是传统鉴定古陶瓷的必要手段。但是,出水陶瓷器有别于陆地出土瓷和传世瓷的独特之处:一不会有土锈;二是经海水长达数百年的浸泡,会发生与瓷器新品绝然不同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我们鉴定真伪的突破口之一。出水陶瓷器有以下几个不同特征:

1.海洋寄生物

在浅海和珊瑚礁的附近出水的古陶瓷,由于于洋流缓慢的海底表面,会有海生贝类和牡蛎大量生长繁殖并附着于瓷器外侧或内部,但因时间久远已完全钙化,有的已呈化石状,没有新鲜感(图1)。掰开个别海生物残留体观察,会发现里外物钙化程度相同,色泽基本一致,一些较大的残留体清除十分困难,如图1右下方的出水瓷器,因为长满了珊瑚,十分难清除。同时,古陶瓷表面有些贝壳生长的地方的釉比没有贝壳的地方厚。不过,很多海捞瓷并没有贝壳海生物,这是因为一般贝壳只长在浅海和珊瑚礁的附近,而沉船一般是在远离海岸线的较深的海里运行,所以出水古陶瓷应该大部分是没有贝类的。

2.釉面腐蚀

出水古陶瓷由于在海底中浸泡几百上千年,被海水和暗流腐蚀冲刷,如南海西沙、南沙海域出水的瓷器,由于潮汐作用,的瓷器会受到每天两次高潮、低潮的海水冲击,器物与海沙不断摩擦冲击,表面釉层受到磨损,出现无数细小坑凹,最后完全失去光泽,手抚摸没有出土或传世器物那么滑润(图2),但和酸性做旧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3.胎釉黑点

出水的器物被海水浸泡了千百年之久,形成了胎釉连成一体的自然包浆,釉光暗淡;用20—30倍的放大镜还可观察到器物胎、釉表面形成自然均匀的下凹小黑点(图3),这些小黑点状是因海水的化学作用所形成的,这些下凹小黑点,即使用草酸水浸泡都无法洗掉。

4.冰裂纹

出水古陶瓷的一个常见的现象便是瓷器釉层会出现细碎的冰裂纹(图4)与黑斑。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水下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釉面与胎土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收缩不一致,釉面起裂。黑斑可能是沉船中存在着大量炭化木质和铁制品,连同海泥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裂纹渐渐渗进器表。

5.表面凝结物

瓷器来源于瓷土,与碳酸钙类矿物质有很好的物理亲和力,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类矿物质,海流运动和海底温度变化会使海水中盐类物质逐渐集结在瓷器表面并沉积下来(图5)。有些瓷器表面釉层坚硬光滑,附着在瓷釉上的一些沉积物并不牢固,出水后用指甲就可以刮掉部分;部分陶瓷器表面形成坚硬致密难以去除的石灰质、石膏质凝结物,用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清洗处理,一般都可清理干净。

二、真假出水陶瓷器对比

近年来,随着装载有大量陶瓷器的古沉船的发现,如广东阳江“南海1号”、福建“碗礁1号”、海南西沙“华光礁1号”,加上2005年嘉德拍卖公司“海捞瓷”的成功拍卖,使出水陶瓷器大受人们的追捧,随之而来的出水陶瓷器赝品也大量出现在古玩市场。但怎么造假仿制,也无法达到“古瓷”的样貌。

1.海洋寄生物识别

真品出水陶瓷器沉在海底几百上千年,器身上沾的贝壳等海洋寄生物有大有小,多种多样,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看上去“干”“老”,寄生物残留体已完全钙化,有的已呈化石状,嗅之无异味,且基本没有锐角及特别突出的部位(图6a);早期赝品出水陶瓷器器身上沾的贝壳、海洋寄生物几乎一模一样,同一类型,大多为胶水粘上的,通过放大镜就可以看出。而如今的赝品瓷器直接从江西景德镇定制,如各式各样的元、明(早期)时期的青花器、釉里红器等,然后把器物运到外海有珊瑚礁的地方沉下海底,贝壳在瓷器的内外釉面自然生长附着,短期浸泡的瓷器上附着的海底生物残留体看上去“湿”“新”,有的贝类好像是刚“乔迁新居”,有的附着物还有新鲜感,掰开个别螺壳观察,里外色泽相差明显,外面陈旧,里面却很新鲜,有的还能嗅到明显的腥味(图6b,来自网络资料)。

2.釉面识别

真品出水陶瓷器沉人海底后被海里的盐和杂质腐蚀后胎釉的表层都会出现下凹的小坑,用放大镜看有很多下凹的小黑点,而且因沉人海底几百一千年,形成一层干燥状的自然包浆(图7);一些陶瓷器因温度改变使内部可溶性盐体积发生变化和海水腐蚀导致釉层部分脱落(图8)。而赝品出水陶瓷器釉表光洁如新,釉面没有因咸水腐蚀而脱皮的状况,且沉下海底的时间才有一年半载,根本无法体现下凹的小坑小黑点状,其胎无包浆,呈湿状,无法形成胎釉一体的感觉。

3.表面凝结物识别

出水陶瓷器由于处于珊瑚、软体动物和钙质生物沙的环境中,常年受海水浸泡和生物影响,部分陶瓷器表面形成坚硬致密难以去除的石灰质、石膏质凝结物,有些表面还有铁质凝结物。赝品的出水陶瓷器是把瓷器直接放置马桶或尿液中生成污垢,干燥后虽然表面和真品凝结物并无两样,但只要放置入沸水中,就会闻到一股尿臊味。

4.胎土、底足识别

真品出水陶瓷器的胎土因为是人工粉碎,不会太精细,眼看手摸都能感到有砂粒,呈硬的状况,同时能看到竹刀修胎脚的纹路(图9)。而赝品出水陶瓷器的胎土是机械粉碎,其胎精细密结,眼看手摸感到平滑,呈软的状况,而且所修胎脚圆而平滑(看不到竹刀修胎的状况)。而各个时期瓷器底足露胎处的痕迹也各不相同,如:南宋瓷器有旋纹;元代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代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较少;清代官窑瓷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由此可大略判断出年代,赝品出水陶瓷器不会精细于此。

三、结语

出水陶瓷器的鉴定识别,应以瓷器本身的相关要素为基本着眼点,同出土古陶瓷的鉴别一样,要从器物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色质、纹饰绘画、制烧工艺、款识书写等传统鉴定方面入手,也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加以辨别,如用碳14测定法和热释光检定法测定陶瓷的时代;用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检定陶瓷的质地和结构;用制陶瓷的模拟实验,断定烧制温度等等。不要被绘声绘色的打捞故事和流传来源所迷惑,更不要被瓷器表面有海洋附着物的假象所迷惑,以免陷入各类骗局。

上一篇:适用于老年人的无障碍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研究 下一篇:再生资源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