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月光

时间:2022-08-15 07:34:14

夜很静。清冷的月光斜斜地从窗户照进来,落在地板上,映着我的面颊。

我想,人只有在彻底的安静中,才能把一些问题向着更深更广处去想。难怪鲁迅先生会自称爱夜之人,“自在黑暗中看一切暗”。

从落地的玻璃窗向外看,两道街灯映照着刚刚被雨水冲刷过的道路,反射出一片祥和与宁静,偶尔有一两辆汽车飞驰而过,远处的高楼灯火星星点点,霓虹闪烁里炫耀着这个城市的繁华。忽然听到楼下有些微动静,探头出去细看,原来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拾荒者正借着路灯“淘宝”。看着他娴熟地用一个长钩子在垃圾堆里拨弄着,然后找出他认为有利用价值的东西,装进起了毛的麻袋里,最后离开,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我想象着他在找到或是易拉罐或是塑料瓶等东西时可能有的各种表情,应该是心满意足地一笑吧。他应该不知道自己的狼狈,他应该不排斥自己的贫穷,但是看着他的我,却忍不住想说,这个城市,还有灯红酒绿掩埋不住的辛酸!

想起了从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画面。一个九岁的男孩,在墨脱的蚂蝗区为行人背行李。墨脱是中国典型的贫困地区之一,这里没有公路,进入墨脱只能靠步行,穿越蚂蝗肆虐的原始森林,走过随时有塌方危险的山道。而一个瘦骨嶙峋的九岁男孩扛着硕大的包裹就这样穿行在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路途中。两颊和眼眶因为消瘦而凹陷,脊背因常年背运重物而略微弯曲,皮肤因为终日曝晒而显得黑亮。一个行人看着觉得怜惜于是提出帮他分担一些重物的要求,但出人意料的是,男孩很警觉地拒绝了,他说,“我要靠这个赚学费的。”

我还记得男孩抬起头来看行人时那双黑亮的眼睛,清澈到没有瑕疵,却又闪烁着怀疑与惊恐的影子,这样的眼神每每在记忆里灼伤我。孩子有天真的权利,有不懂世事的权利,有逃避生活责任的权利。但这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得到的恩赐。一些孩子,贫穷给他们的童年罩上一层灰色,贫穷让他们过早接触生活的真相。刘醒龙有一首小诗,题目叫做《一碗油盐饭》: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这首被称为“一看就想哭”的小诗,震撼我的不是言辞的华丽,不是诗韵的工整,不是构思的精妙,而是它对真真切切的贫困的描述。贫困仿佛有着巨大的吞噬力,在这黑暗笼罩下,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阴霾有了存在的泥土,它们肆无忌惮地发芽成长。

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誉为“第一位在中国农村从事艾滋病预防宣传的女性活动家”高耀洁深入农村后,找出了中国艾滋病传播的根源竟然是――卖血!又是一场因为贫穷而导致的浩劫!卖800cc的血换取50元,究竟该说这是惊人的数字还是令人心痛的现实?贫穷确实已经不是危言耸听的遥远话题,也不是依靠偶尔的捐款所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贫困已经成为了发展必须解决的痼疾。

莎士比亚说,慈悲是高尚的真实印记。面对同一片月光下的不同生活,面对同一种血脉的不同际遇,慈悲是不是我们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呢?然而,面对贫穷这个历史性的社会命题,又不是仅仅靠慈悲心可以解决的。现在,我们更需要的是责任!这责任,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要为同胞负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每个人都感觉到肩上的重量,只有每个人都能互相伸出援助的手,只有每个人都能拥有勇气去承担这责任,我们才可以像食指那样,“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今夜,那一片月光隔着薄薄的帘子照进来时,我想起许美静的那首《城里的月光》,想起那句“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忽然有一个心愿,希望同一片月光能照亮墨脱那个九岁男孩的梦,希望同一片月光能照亮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梦。

(指导教师:杨仲)

雪欢

这是一篇直面“贫穷”的文章,平静的叙述中包含作者一颗悲悯的心,一篇作文能够把目光投向现实,这在当今的中学生中已属难得,更可贵的是,文中没有单纯地呼喊“爱”、“奉献”这样空洞而常见的字眼,而是提出“责任”、“勇气”这样的词,想一想这是不是我们需要担当的呢?语言平实,却能打动人心。

上一篇:说真话还是道谎言 下一篇:沉默 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