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心理的学步车改良设计

时间:2022-08-15 07:24:12

基于认知心理的学步车改良设计

【摘要】针对当前市场中婴儿学步车存在的缺陷,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出发,立足婴儿群体的认知及行为能力,提出学步车改良设计思路模型。

【关键字】婴儿学步车;认知心理;改良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 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基于认知心理的学步车改良设计,项目编号:2014R472002”的研究成果。

学步车市场大,问题多。根据童车行业的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的童车市场超过220亿,其中学步车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随着2015年婴儿潮的到来,2012年至2016年,市场份额还会不断增加,同时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与此同时,学步车市场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了。2014年第1季度,质检总局在学步车的抽查中,有25%的学步车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格。问题主要出在安全性上。

笔者通过对现有婴儿学步车的研究,针对其缺陷,立足婴儿这个群体特有的认知及行为能力,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模式。

一、当前学步车问题分析

婴儿学步车一般由底轮、车架、座椅、玩具等组成。从监管部门的抽查及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学步车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绝大多数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婴儿很难跟上节奏;

2)侧面平衡性;

3)静止或运动状态下,婴儿可触及的区域过大,存在安全隐患;

4)缝隙及尖角;

5)座椅的人体工学较差;

6)配套玩具的易用性、可认知度底;

7)材料安全性参差不齐。

二、婴儿认知心理及行为特点

婴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在使用学步车的行为过程中,有其自身独有的认知模式及行为特点。

婴儿的信息处理模式。婴儿的经验知识积累,主要通过感知觉、模仿等方式获得。首先,通过对周围人群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进行简单的记忆之后,作为一种可“利用”的信息被储存。然后,在简单进行重复性模仿的过程中,有不断的信息(包涵有效、无效、错误甚至具有伤害性的信息)通过婴儿的感知觉进行反馈。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判断筛选后,形成可用的信息进行记忆并储存起来,进而成为有效的经验知识。

婴儿学步车使用中的行为特点。受婴儿思维活跃、对周围事物较为好奇、极具模仿力以及好动等特点的影响,其行为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学步车的使用过程中,其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运动过程中,方向性较为模糊、不确定,随时喜欢改变方向;对肢体范围能够触及的学步车外的事物喜触碰、不畏惧(比如桌子上的摆饰物、杯子等);脚蹬地的力度不均匀、角度不固定;对学步车桌面的附带装饰物(玩具等)喜欢把弄,在对其失去兴趣后,喜欢用手拍,力度较大;喜欢“研究”桌面的装饰物如何拆下来;对手能够伸进的缝隙,尤其是缝隙里有物件或小东西时,更喜欢伸进去。

三、学步车改良设计思路模型

通过对婴儿在学步车使用过程中的认知模式、信息处理模式、行为的特点的研究,在保障学步车使用过程中安全性的前提下,笔者从造型、结构、趣味可认知性上对现有的学步车构建改良思路模型。

1、造型

婴儿处于对外界事物的敏感认知初期,认知经验极少、储备更加不足,对复杂事物没有认知的能力。同时,好奇心十足,而且“初生牛犊不怕虎”,行为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学步车的整体及局部的造型应该更加贴近婴儿的期望。要做到简洁、直观、具象、圆润。

1)简洁:形态单一,无造型复杂、无冗繁的设计。尽量避免包含多而不必要的部件,设计精简,简洁而不简单。

2)直观:一些功能性部件(比如玩具等附属物)的设计,需直观表达用途及使用方法,如拍、摇等。

3)具象:学步车的整体造型、附属物的造型及一些局部造型尽量采用一些小动物等实际生活的事物形态,可以使婴儿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些帮助。

4)圆润:婴儿的身体特征较为独特,一岁的正常婴儿其头部特征约占其体重的20%,而正常成人的头只占其体重的6%。婴儿的形体相对圆润,对相似的物体有很强的喜好感。因此,可以用夸张的手法放大某个事物的个体形态,以此造型来满足婴儿生理及心理的预期与需求,而且可以呵护婴儿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保障。

2、结构

婴儿学步车对结构的要求比较高,比如万向轮、车架结构等。结构可以设计的简单,但一定要牢固、稳定性好。婴儿对学步车的体量感认识性不足,经常无意识的拍、砸、咬等。所以一定要避免不牢固、不稳定造成的二次伤害。因此,在结构方面,一定要做到安全、牢固、稳定性强。

1)安全:保护婴儿在使用学步车时免受伤害,是学步车的首要要求,也是家长在选择学步车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学步车各部件表面无锋利的边角,应多采用圆润的设计;结构的连接部件有较好的强度;结构的缝隙应该进行处理,以保证婴儿的手等肢体不能伸进去造成伤害为宜,最好将缝隙进行封闭;对婴儿在学步车中肢体所能及的范围进行必要的保护性处理。

2)牢固:结构的连接部件必须牢固、可靠。遇到偶然性、不规范的碰撞不会出现松弛、脱落、断裂等现象。以避免婴儿由于好动、动作过猛等行为使得学步车出现结构性破坏对婴儿造成的伤害。

3)稳定性强:婴儿学步车的整体稳定性是学步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倾覆、坍塌等现象。

3、趣味可认知性

婴儿认知周围事物的最佳方式是游戏,寓教于乐。通过一些有趣的、具有引导性的、有益的设计,让婴儿在使用学步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手脑协调、动手等能力,一举多得。可以通过交互性设计、简单的启迪性设计、可模仿性(简单的模仿)设计来实现。

1)交互性设计:通过学步车上附属的趣味性部件及附属玩具,以声、光、动作等形式与婴儿进行互动性“交流”,其核心是婴儿的体验。婴儿通过自己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这些零部件或附属玩具进行“互动式交流”,亲自参与其中,趣味性倍增。

2)简单的启迪性设计: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对婴儿在使用学步车过程中的一些试错行为进行“恰当”的纠错,让婴儿对此种做法逐渐形成不能这样做的思维;通过交互式玩具,设计一些对婴儿有启迪性的玩法或玩具。

3)可模仿性(简单的模仿)设计:将一些现实或动画世界里的声、图、造型、故事等设计成学步车的附属部件,不仅增加学步车的趣味性,而且可供婴儿模仿一些声音、语音、简单的动作等,即使仅仅是启蒙也是有益的,比如猫鼠游戏等。

结束语:婴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步车使用过程中,有着独一无二的认知与行为特点。因此,在学步车设计中要始终关注婴儿的使用预期,同时要理解并满足婴儿的使用行为以及新历需求。学步车改良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改良思路模型为其提供了较好的方法性依据。

作者简介:1.王雷雷(1985-),男,河南汝州人,讲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2.郭永鑫(1995-),男,浙江金华人,1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学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4年童车等20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EB/OL],2014,4:http://.cn/bgtai/2014-4/12/12471.aspx.

[2]王雷雷.童车设计中的儿童心理模型构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2.

[3]罗仕鉴,应放天,李佃军.儿童产品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40.

[4]罗碧娟.儿童产品的人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6,27(1):213-214,217.

[5]王白鸽,刘子建.关于儿童产品设计的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22(1):40-42.

上一篇:降低航政艇巡航燃油消耗 下一篇:建筑节能设计规划和技术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