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寨现象说开去

时间:2022-08-15 06:10:42

“山寨”是过去一年广为流传的一个时尚名词。据说发源于广东地区,意指小作坊仿造市场流通的产品。自2008年流传以来,“山寨”一词寓意不断扩展,涉及面也不断扩大。从原来的商品范畴逐渐扩展到了诸多方面:一时间,既有山寨手机、山寨电视这一类的消费品,也包括山寨网络这类IT产业,最近又在媒体上看到了山寨春晚的消息。至于网络上流传的:吃康帅博方便面、用沙宜洗发水、看SQNY彩电已不仅仅是笑话了。

朋友的孩子从伦敦经济学院回国探亲,谈及此事,说是山寨现象符合经济学里“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把这一法则运用于商品流通层面,则泛指价值不高的的商品把价值较高的商品挤出流通领域,即假冒劣质产品在各种渠道向名牌产品挑战并有膨胀蔓延的趋势(如盗版软件冲击正版软件)。

为什么“山寨产品”受人追捧,“山寨文化”被津津乐道?我想无非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诚信体系缺失,厂商缺乏公共关系所秉承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则。山寨厂商的社会良知被短期巨大商业利益所蒙蔽,消费山寨产品的社会公众也被眼前的便宜所欺骗。但从长远看,山寨产品最终伤及的还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因为真的被假的挤走了,国家税收减少,财政收入下降,社会公共费用支出必然受到相应影响,社会福利也无法提高。其二,被逐的“良币”在“山寨”风潮中也需要审视自身原因:“良币”是否能保持其产品优势,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讲,“良币”能否稳固其品牌美誉度。我曾经在图书大厦买的正版影碟在播放过程中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这样的产品在与街头盗版碟的竞争中必然会被驱逐进而被取代。

在新闻传播领域,正规的主流传播如何有效抵制低俗传播泛滥,在公共关系领域,如何抵制“伪公关”也是每一个业内人士面对的艰难课题。

一百年前,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诞生,进入中国也有二十多年历史。作为一门战略管理艺术,公共关系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三个月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世界公关大会充分显示了公共关系的影响力。本次大会特别谈到的企业社会责任议题无疑是向“山寨文化”及“伪公关”说不。但是,形形的伪公关一直没有销声匿迹,在某些二三线城市,仍然存在着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

如何驱逐“伪公关”?我认为主动权在公关人的手中。公关人应该树立并维护“公共关系”的品牌美誉度,避免自身传播中的信息不对称。这不仅要求我们有责任向社会公众介绍公共关系专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与角色,同时,公关咨询公司更应该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严格履行职业操守和行业标准,凭借提供高水准的专业服务来赢得市场。目前,全球面临经济危机,公关公司不能因为竞争而丢失了企业大义。年前,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向同行提出的几条“过冬”建议值得业界深思。

新年伊始,我们希望“山寨文化”和“伪公关”日渐式微,我们也希望名牌产品能更多地让利于民,我们更希望中国公共关系业能在经济寒冬中彰显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也为自身添薪加热。

上一篇:一周只接待四桌客 下一篇:中国惠普:传播重在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