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莺初啭斗尖新

时间:2022-08-15 05:11:11

摘要:本文对济慈的处女作《哦,孤独》进行了介绍和探讨。揭示了它所代表的济慈初期的思想和艺术状态,认为该作品是济慈诗歌生涯中的转折点,并为诗人后期成熟的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点。

关键词:济慈 诗歌 孤独 美与真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1975-1821)终其短暂而又坎坷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光彩夺目的名诗雅韵。他的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见长。执著于对真与美的追求,一些代表作如:《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引发了后世学者无尽的想象与探讨。掩盖在这些名作的光环下,济慈早期的一首小诗《哦,孤独》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少关注,而它对于济慈及其诗歌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哦,孤独》诗歌介绍

《哦,孤独》于1816年5月刊登在李・亨特主编的《探究者》上,是济慈首篇公开发表的诗作。这首诗采用济慈早期作品常用的形式――十四行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林中散步时的所见、所闻与所想。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八行为第一部分,它以白描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诗人对城市的喧嚣的烦躁,他要逃离那些“iumbled heap of murkybuildings”(层叠一片的灰色建筑),攀登山坡,来到了“Nature’s observatory”(自然的观测台),看到了一片欣然的景色:“Its flowery slopes。its river’s crystal swell”“where the deer’s swift leap/startles the wild bee from thefox-glove bill”在繁花簇簇的山坡上,晶莹的河水潺潺流过:跳纵的麋鹿惊起了花盅里的蜜蜂。诗人在这里找到了片刻的宁静。然而诗人的思绪并未就此停歇,在接下的六行诗里,他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他渴望寻求一片至纯的心灵进行交流“the sweet converse of an innocent mind”(我的心灵更乐于和纯洁的心灵亲切交谈)。这才是他认为的“the highest bliss of human-kind”(人的至高乐趣)。整首诗清新隽秀。诗的结尾处意深词晦,已初现了后来的济慈的诗作风格。虽然这首诗的问世没有给济慈带来太多的惊喜或好评,并且与后期济慈鼎盛时期的作品相比,这篇处女作或许显得稚嫩、艰涩和一些造作,可它却为他的人生展开了新的一面,成为了他对诗歌人生的思考与探索的转折点,而其中也不乏闪光之处,预示着济慈成为不朽巨匠的卓越才华和济慈日渐形成的独特诗风。

二、《哦,孤独》,济慈诗歌人生的转折点

在济慈早期的一些十四行诗中,《哦,孤独》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济慈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更在于它同时糅合了浪漫派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元素,标志着济慈正在进行第一个转变――从浪漫派诗人成长为浪漫主义诗人。

1 《哦,孤独》中的浪漫派诗人济慈。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流行的是浪漫派诗歌。这些诗歌将英国的乡村描写成了唱着田园牧歌的世外桃源,那里草松叶茂,鲜花簇簇,流水潺潺,在温暖的阳光下或温柔的月光下,英俊的牧羊人和衣履纤薄的仙女们嬉闹调笑……而现实生活中的英国乡村不过是充满了烂泥,贫民和艰辛劳作的地方。李・亨特是当时有影响的浪漫派诗人之一,也是济慈早期的好友之一。正是由于和李・亨特的结识,使得济慈早期的诗作有浪漫派诗歌的影子,这点我们可以在《哦,孤独》的第一部分中看到。在这一部分中济慈表达了他对喧嚣的城市“iumbled city”的不满,宁愿独自一人来到郊外的山坡,那里有鲜花,河水,密林,麇鹿和蜜蜂。那里是人间天堂,是乐园神话。这一部分的描写言辞华丽(“flowery slope”,“crystal river”,“pavilioned boughs”“leaping deer”,“startled bee”)。呈现的意象清晰而明艳,可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都明白这是被济慈浪漫化了的现实,是用来娱乐上流社会的矫揉的抒情。

2 《哦,孤独》中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刘炳善在其《英国文学简史》中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诗人关注人的精神和情感。被拟人化的自然在他的作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人的激情和自然之美共同作用唤起诗人的想象力。与济慈同时代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也说过“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诗人追求的不再是言语或内容的精致高雅,而是内心情感的返朴归真。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看到济慈向浪漫主义靠拢的倾向,首先是这首诗歌中有许多模仿华兹华斯的痕迹,如:1)诗的结构。《哦,孤独》采用的是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八行,后六行,诗的押韵为ABBAABBA CDDCDC。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有多种押韵形式,而这种韵脚形式只有华兹华斯在几首十四行诗中使用过,被称为是“华兹华斯体”。另外,华兹华斯擅长的对话式无韵体也在这首诗的结尾得到了体现,诗人的疑问与思考都被设置在了与“孤独”这个朋友的亲切交谈中进行和提出。这些被济慈应用在他的首篇公开发表的诗作中不可谓是没有意图的。2)诗的主题。华兹华斯1798年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丁登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虚假与浮华的厌倦,必须沉浸在对自然的思考中才能去抵制它。而济慈在《哦,孤独》中也表达了他对“iumbled”和“murky”的城市是多么的厌恶,因此,他隐退到大自然中来寻求孤独。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真实的自我。这是多么的吻合啊。3)诗的思想。“自然”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中心,在华兹华斯眼中。人的思想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高于其它的部分。而只有追随这样的“自然”,诗人才会变得有深度和有品位。济慈的《哦,孤独》很好地采用了这种思想,在第二部分中他表明,自然美景固好,凝炼的情思(“thoughts refin’d”)才是他所求(“highest bliss”)。如何向华兹华斯那样得到心与神的宁静呢,济慈选择的是“孤独”。其次,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济慈第一次做出了他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思考与探索。他欣赏自然的美景,可他更注重人类内心深处情感的探究,当他与心灵亲切交谈相互聆听时,他感到了至高无上的喜悦。在他的“孤独”中,他与他至纯的心灵“innocent mind”相濡以沫。此时的济慈已然离开了他那假想的“自然”,进入到了情感的“自然”世界中去了。而他本人,也在这首诗发表后,放弃了已快取得执照的医学专业,投身到诗歌艺术的创作之中,同时。他完成了从一名浪漫派诗人向浪漫主义诗人的转变。

三、《哦,孤独》,济慈诗歌的映射

济慈的诗歌。尤其是他的颂体诗,在英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上都是别具一格的。与他后来的诗歌相比,《哦,孤独》也许没有《许佩里恩》那样大气,没有《夜莺颂》那样哀

婉动听、没有《希腊古瓮颂》那样凝重细腻,但济慈诗歌独有的唯美与求真的特点已经开始在这首诗中隐隐而现,而济慈诗歌思想的主题也由此而始。

1 永恒的唯美。济慈在长诗《恩狄芒》的第一行写道:“一件美好的事物永远是一种欢乐”(“A thing of beauty isa joy forever”)。以诗歌这种唯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世间唯美的事物是济慈的一贯追求,这种尝试早在《哦,孤独》中就已经显现了。首先,济慈在结构上采用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上下两部分的主题分别对照AB和CD两种韵脚,两部分间用“but though”和“yet”连接,过渡自然流畅。诗歌的节奏缓慢而稳定,营造气氛使读者随诗人一起观察与思考。为了避免韵律上的突兀感和老套的对句结尾,济慈模仿华兹华斯将后六句的韵脚进行了改变(CDD-CDC)。在语言上这首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诗中“孤独”是诗人的朋友和听众,使得诗歌在亲切纾缓的气氛中进行;象征。如果“层叠的建筑”象征着城市的纷扰,“晶莹的河水”也许是宁静的心灵,“迅捷的麋鹿”可说是涌动的思潮,那“惊起的蜜蜂”则是乍现的灵感……:对比。动的麋鹿和蜂群与静的幽谷形成视觉的对比。纷乱的城市与欢乐而又纯洁的心灵形成情感的对比。这些修辞手法共同作用,使得诗歌具有张力富有美感。这些手法的应用也许并非完美,但可以看出济慈为了达到艺术的效果。不循旧制。力求变革,这为日后让他文思发扬光大的“济慈体”颂诗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2 永远的“孤独”。济慈的诗句永远是那么地耐人寻味,他的一句“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希腊古瓮颂》,1819)引起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反复咏叹和品评。《哦,孤独》也是如此,在结尾处济慈写道:“when to thy haunts twokindred spirits flee”(是一对心灵避入你的港湾)。这个“你”指称的是“孤独”,那么“一对心灵”又是济慈和谁呢?也许济慈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就已看清他追求“美与真”的艺术道路注定了坎坷与艰辛,与他相伴的。唯有孤独;也许济慈在对诗歌的思考之初就已经感觉到只有乐于孤独,他的想象才能体察到美,描绘出真;也许我们在济慈的许多作品中读到了孤独之后,回过头想一下,这个从一开始就看淡了生命孤独的年青诗人,怎么会没有他注定的出尘之处呢?

《哦,孤独》就像一只初试啼唱的雏莺,歌声或许稚嫩而不响亮。但清新婉转,假以时日必定声飞谷外,令人耳目一新。

易 明: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

上一篇:论电影《色·戒》的互文性 下一篇:论新月派小说的意境与诗化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