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

时间:2022-08-15 04:44:06

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是1937年7月所著,他阐述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和行的关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表达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坚定了中国共产党走马克思主义路线的决心。

《实践论》先是阐述了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生产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因此认识发展是源于实践活动,没有实践活动为前提的认识在发展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人类生产活动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认识也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实践又是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如何检验你的认识正确性呢?凭想象?坐在书桌前天马行空是行不通的,唯有真正去实践,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众所周知,当年曹操大军不通水性,船上装备粮草,谋士程昱提醒曹操万一战船被火攻引发大火,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曹操执意认为,当时风向为西北风,战船顺风而行,定会打的刘备大军落花流水。岂料大战之日吹起了东南风,曹操军队因脱离具体实践而导致大败。本是一场以多胜少的战役由于缺乏具体情况分析,没用发展和实践的视角去看问题,使战役发生逆转,刘备军队以少胜多。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并不是凭臆想而断定,只有通过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出真正的解答。

认识的发展过程帮助我们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认识怎样从实践发生;二是如何服务于实践?首先我们从事物现象表面得到直观感觉和印象是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然后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本质的推理和判定,得出合乎情理的结论.这两个阶段不仅反映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而且证明了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和不断的发展。

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次的实践中得到直观感受并不能代表其真正含义,唯有不断地深入挖掘才能显出事物本质,深入阶段是你认识本质事物的过程,需要真正深入其内蕴,探寻真理,还需要再次运用于实践中进行检验。

因此,我们也就明白了若是没有之前的一番认识探讨,根本无从进行实践检验,由此可知,认识是服务于实践的。道尔顿的原子论便是在近代机械原子论与拉瓦锅的元素学说的认识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实践探索,区分了元素与原子这一对孪生姐妹,从而在此学中加以具体应用。

认识发展过程中“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都是片面的真理,都是科学发展中不可取的。中国大革命也证明了“超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范围的认识都失败的,但若是失败后能正确地运用经验,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认识的能动作用也能走向正确的道路,有事候歧路也是通往大路的路标。

古人也说过:“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认识和实践活动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任意夸大或诋毁任何一方的作用就会导致失去平衡。中国的“阴阳五行八卦”也讲究相生相克,事务的平衡之态,万物之间以平衡相持维持稳定关系,若是刻意偏向一方,平衡关系被打破,则事物体发展也会脱离原本轨道。因此正确地看待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

的《实践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之上进行认识,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之说。科学的推断预测中国革命必将取得胜利,不仅鼓舞士兵斗志,而且也打掉了与“无产阶级道路”相违背的阶级火焰,认为剥削阶级最终会走向生命尽头。这一篇文论不仅是哲学的思考,也是一部心理战术。坚定士兵,名族,国家的信仰,摧毁敌人的心理防线,以科学武装党,以哲学引领民族的前进。

上一篇: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 下一篇:读苦难辉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