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15 04:20:33

“梳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梳理探究”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一样,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那么,“梳理探究”部分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学?怎样组织学生?学生怎样梳理怎样探究?具体该如何操作?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一些思考。全文分为四部分:一、认识篇;二、实践篇;三、启迪篇;四、反思篇。

【关键词】梳理探究 教学 实践 思考 具体方法 效果呈现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两部分,其中“名著导读”让学生课外自主安排,而“梳理探究”则要纳入课内学习计划。

“梳理探究”共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这些专题,前7个侧重梳理,梳理是在积累基础上的梳理;后8个侧重探究,探究的目的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梳理侧重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探究则侧重文学和文化现象。

在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梳理探究”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一样,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那么,“梳理探究”部分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学?怎样组织学生?学生怎样梳理怎样探究?具体该如何操作?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认识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个方面是“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取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根据课程目标的这两个方面,我们的新教材设计了“梳理探究”这一体现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内容。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这些专题,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温立三老师就这部分教学提出六点建议,第一点就是“完成任务,不可不理。”他要求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科书提出的要求,认真完成梳理探究的教学内容,切不可略去不讲。因为梳理探究是着眼于21世纪的语文教育而设计的全新内容,它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而设计的,如果对这部分内容置之不理,那就是没有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仍然是在走老路。”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我们的教学又必须进行。我们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决定大胆尝试,自己摸索。

二、实践篇

(一)一个原则

人人参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分工合作,交流探讨,共享双赢。

(二)两种形式

以学期为单位,两本书六个梳理探究专题,根据不同内容选用小组合作形式或个人完成作业形式进行。对于侧重语文知识积累和语言现象、文化现象梳理的专题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对于侧重个人能力习惯的培养和文学个性化解读的专题内容,则采用个人完成作业形式。

(三)具体方法及效果呈现

1.小组合作形式:(以高一上学期为例)

根据必修一、必修二梳理探究的六个专题,将学生分成六组,同时展开梳理探究。

(1)选择课题,成立小组

学生用两周时间阅读完六个专题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专题。选同一个专题的学生编为一个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安排分工,组织讨论探究方案,收集组员资料,组织讨论汇总资料,并且负责上交各个环节的书面材料。

这一步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学生们表现出了高涨的积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制定方案,具体分工

小组长组织大家根据专题内容及要求,讨论制定出本组专题的梳理探究计划,并安排好成员的分工。从各组上交的分工安排和探究方案来看,学生的分工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如两个班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小组的活动分工和探究方案如下:

高一(1)班第六小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1.姓氏源流

①每个成员研究自己的姓氏来源与自己姓氏家族背后的故事。(共八个姓:宋、周、王、刘、叶、罗、张和杨。)

②选择3-4个有价值,更详细,更具体的内容向全班汇报。

2.年节风俗

①由5位同学研究中国的传统节日的风俗、来源和有关的名句名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②由4位同学研究西方的节日风俗、来源及有关的传说。

③将两部分内容汇总后向全班汇报。

3.民族探源

①由3位同学研究自己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及风俗文化。

②由3位同学研究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和人口稀少的民族历史和民族风俗。

③由3位同学研究历史上出现过的鲜为人知的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主要研究其矛盾与纠纷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及结果。

④将各组内容汇总浓缩后向全班交流。

从学生上交的书面材料上,我们能想象出他们小组活动时的情景,他们在自学了教材后,讨论着先进行哪一方面,讨论着谁负责哪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人合作,懂得了如何协调安排。

上一篇:领会课标精髓 走出课堂教学误区 下一篇:让课堂成为心灵飞扬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