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成故事:特别的形象和人生

时间:2022-08-15 04:13:20

王铁成故事:特别的形象和人生

王铁成似乎生下来就与总理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学生时代三次亲眼见到,因悼念而一度病倒。20年来,他成功地演绎了不同时期的形象,为中国的影视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王铁成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地演绎的形象,是因为工夫在诗外――真诚地热爱生活。吃喝玩乐,渔樵耕读,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他都玩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涉猎之广,钻研之深,令专业人士为之佩服,也由此被认为是中国演艺界最有学问的演员。

“”已在王铁成身上印下了深深的烙印,使他几乎没有可能再演别的角色。在演完《万隆之行》后,王铁成宣布息影。

2003年1月16日,在北京顺义区马坡王铁成的别墅海棠园里,王铁成向记者娓娓道出了他的快乐人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那精神,那风度和光彩,是那么令人倾倒,多少人排队站好了,让你挑出一个人,你首先挑的就是他――。

――王铁成

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王铁成这辈子三次有幸亲眼见到了总理。第一次是1959年中央戏剧学院十周年校庆,“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了,他穿着一件深色的中山装,眉毛很浓,头发很黑,脸很白,个子没有感觉到比我高,呆的时间不长就走了。”第二次是在北京饭店,王铁成等中戏学生去陪外国专家跳舞,他在几十米外,看见跟别人说话。第三次是在首都剧场看《黄河大合唱》,坐在五六排中间,王铁成坐在后面几排的边上,距离很近。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铁成一直为的风采所倾倒。他说:“那精神,那风度和光彩,是那么令人倾倒,多少人排队站好了,让你挑出一个人,你首先挑的就是他――。”但王铁成并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最优秀的特型演员,他的生命历程会与紧紧联系在一起。

1936年夏,王铁成出生于北京东四南演乐胡同63号。父亲是个汉族商人,母亲是旗人,王铁成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第二年,王铁成就遇到了“七七事变”,他随着父母逃难到了天津,后来也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幼年王铁成非常喜欢吹口琴,四岁就在幼儿园登奏,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在心里滋长了。

小学生涯是在北京新鲜胡同度过的。他喜欢美术和书法,不喜欢数学等文化课。 王铁成在育英中学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摆了一个画人像画的摊子,王铁成突然对画人像感兴趣,于是就跟这人学画像。王铁成曾经给她母亲和妹妹画,也画过电影《流浪者》的丽达,后来他又学油画。初二,王铁成转到了大同中学。他参加了学校宣传队,恰逢抗美援朝,他们经常上街宣传。王铁成演过活报剧中的美国侵朝司令麦克阿瑟。

在冬天的时候,王铁城又突然迷上了玩蝈蝈,专门在鸟市上买了一个,上课的时候就把它揣在怀里,又怕这叫声被老师听见,就用棉大衣把它裹得严严实实,但还是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把王铁成叫到自己的卧室,让把蝈蝈放到卧室炉子的烟囱边。放学之后,王铁成去拿蝈蝈。但宿舍门紧锁,老师又不在,王铁成把窗户纸用铅笔刀挖出一个U字形的口子,看上去跟糊着一样,解救了他心爱的蝈蝈。结果当晚刮寒风,把老师冻了一夜,自然又挨了老师的批评。但他依旧是那么淘气,要么钓鱼逮蛐蛐,要么学唱京戏拉胡琴。由此英文和数学老是不及格,上了三年初二,他被称为“三朝元老”,没想到却因祸得福。

这期间,他家斜对面有一个砖瓦工会的京剧票房(票友会),王铁成一有空就往那里钻。人家都愿意教他,王痕雪老师先教他咬字发音,接着教他唱整出的戏,如《红羊洞》《失空斩》《群英会》《碰碑》等。王铁成学得津津有味。有一次王铁成上学路过电影院,外面的大喇叭正播放京剧《碰碑》,王铁成驻足而听,如醉如痴,忘了还要上学。为了瞒天过海,第二天他偷偷写了一张“王铁成因头痛请假半日”的条子,盖上父亲的印章,交给了老师。

高一时,王铁成成了学校剧团的骨干。因为是男校,排戏遇到女角的时候,没人演,就由王铁成来演,他在《一个黄包车夫的故事》里演过一个阔太太。王铁成说:“现在想起来真是一种巧合,在南开中学的时候,也男扮女装演了一个话剧,叫《一元钱》。”

高中期间,王铁成依旧去票房学戏,他经常在家穿着厚底靴练功,还专门用毛笔写了“为艺术献身一切”,压在玻璃板底下,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学苦练。为了练习拉胡琴抖腕子,王铁成专门蹲在八仙桌底下练习,受空间限制,弓拉长了就会碰到手。蹲了100天以后,果然有了不少长进。

暑假时,王铁成甚至想过专门去剧团唱戏下海,但启蒙老师王痕雪觉得王铁成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于是就带他去投明师,访高友。演绎了一场“铁成闯宴拜师”的故事后,王铁成成了中国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的弟子,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奚啸伯先生还教王铁成戏情戏理,谈人物,谈行为,谈伏笔,谈呼应等,这些对王铁成后来演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之前,王铁成叫王铁城,奚啸伯把它的名字改成了“王铁成”――就是铁定要成功的意思。王铁成得到前辈的鼓励,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风云变幻还是风雨飘摇,他都孜孜以求,绝不放弃,最终大器晚成。

1957年高考,王铁成报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但在这期间得到了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的消息,他就提把胡琴去考中戏,闹了一些戏剧性的笑话后,最终如愿以偿。王铁成说:“此时,反右斗争已近尾声,没有赶上,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我要是当年不留级两年做‘三朝元老’,要是1955年入大学,就凭我这心直口快毫无顾忌的性格,1957年反右斗争,绝对是我的了。那我也就演不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961年,王铁成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不仅演不上主角,连上场跑龙套的机会都不多。从1961年到1976年15年时间,王铁成总共上场的时间不到30次。 1967年,王铁成和闫莉莉结婚。“”开始后,因“出身不好”家中被抄,王铁成也被下放到河北宝坻县,过上了众所周知的艰苦岁月,同时还担心当成“反革命分子”被揪出来。有一次,妻子寄给他一包食品,王铁成拿回去给同事分着吃了,只剩下一点花生米。班长是贫下中农出身,他去党支部开会,回来往往要通知某个人接受隔离审。因此每次他开会回来,同事们都提心吊胆怕叫到自己。 这次,班长开会回来喊:“王铁成,出来。”王铁成心想完了:“什么事?”班长却压低了声音问:“你那花生仁儿还有吗?不要给别人,留给咱们吃。” 王铁成说:“你吓死我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跟非亲非故,但总理的丰功伟绩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对于总理的爱戴更是实实在在的。我是把他作为一位领袖,一个伟大的人格去崇拜去敬仰的。

――王铁成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逝世了。同其他无数中国人一样,王铁成感到异常悲痛。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悼念活动受到限制,但王铁成天天以合法斗争的方式向领导请求开追悼会。最后,作为“待分配人员”的代表,王铁成参加了悼念活动。在极度悲痛中,王铁成病倒了。病中,他不时从梦中惊醒,不断地念叨着“……”王铁成认为,是为全国人民操劳过度和在艰难处境中饱受折磨而去世的。

为了寄托哀思,王铁成专门托人买了一张总理的标准像,又做了一个镜框,放在床头,天天看着总理的照片。很快到了四月的清明节,全国人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悼念敬爱的,王铁成几乎每天去天安门广场,他看到了人民对总理的深情,也看到了人民不可战胜的力量,他深受教育,心想,历史绝对不允许篡改,他们无论怎么诽谤,都无法掩盖的光芒。出于职业敏感,王铁成认为,将来的舞台和银幕上,一定能出现的光辉形象。

就这样,王铁成几乎天天看的照片,看着看着,有一天蓦然发现,是浓眉大眼,自己也是浓眉大眼……怎么自己与好些地方有些像?

出于一种好奇,王铁成专门跑到照相馆,照了一张标准像,放得与的照片一样大。他把两张照片重叠在一起,在阳光下一照发现,的眉毛和王铁成的眉毛,的眼睛和王铁成的眼睛,几乎重叠在一起,甚至觉得两个人的嘴都有点像。王铁成觉得心里有一种莫大的安慰,因为毕竟是寄托了哀思。就这样,连续三个月,他天天在端详和自己的照片中度过,几乎成了痴人。心中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种朦胧飘渺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意识到的想法,我能不能演总理?如果有可能,我一定要让的光辉形象出现在舞台和银幕上。

在这段时间,王铁成几乎天天往天安门广场跑,他目睹了自发悼念的人们的激情,同时偷偷抄录了大量的悼念的诗。尽管剧院领导找王铁成谈话,让他“不要去天安门广场,不要上阶级敌人的当”。但王铁成依然每天偷偷地去天安门广场。直至“”结束,他还专门去买了有关天安门诗歌系列的书来看。王铁成告诉记者:“我跟非亲非故,但总理的丰功伟绩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对于总理的爱戴更是实实在在的。我看了这些场面之后,心里得到最大的满足。我是把他作为一位领袖,一个伟大的人格去崇拜去敬仰的。后来我拍戏,演,做到‘每日与君神交’,实际上是从那时开始的。”

1976年二三月,王铁成这个“待分配人员”得到通知,去中国话剧团成人队跑龙套,参排话剧《枫树湾》。每次参加演出的时候,王铁成都会提早几个小时来到后台化装室,尝试着自己给自己化装,他在中学学过的绘画知识派上了用场。他要化的装是。因为事先研究了相片很长时间,加上有绘画基础,所以化起来得心应手。

他觉得自己的眉毛还不够浓,就用黑色的毛条粘眉毛;

他觉得的外眼角向下,自己的外眼角朝上, 就用笔把自己的眼角往下化;

他觉得发型还不太像,根据的发型整理头发;

……

两个多小时之后,装化好了。刚好有几个同事到来了,他就问他们:我的装如何?像谁?

同事们起初没有看出来,有的甚至认为要是沾上胡子,就像斯大林。最后一个同事才明白“有点像”。尽管只是有点像,但王铁成激动极了。以后,王铁成只要去跑龙套,他就提前把自己化装成。王铁成告诉记者:“至于当时出于什么心情,说句实在话,我也说不清。因为当时全国没有演的剧目,好像上级也没有这个意思,我这么化来化去,也无非给自己一个寄托吧。”

但当时的环境却不允许王铁成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领导告诉王铁成:“领袖的装是不能随便化的,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王铁成只好回家琢磨了。

1976年底,“”结束了,“”打倒了; 因为快到逝世一周年了,全国人民可以毫无遮掩地怀念了。

而王铁成这一年的心里几乎没有离开过,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哀音一年朝暮闻,思念总理泪满襟。悲痛化作无穷力,总理教我学做人。”王铁成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我对总理的思念,更主要的是表明了我思想上的成熟。学总理做人,这才是最好的纪念。这种思想应当说是我对总理一种朴素的热爱,经过深思锤炼,激发出进取向上的决心,这是我学习的一大收获。由思念而学习,应当说是一个飞跃,也是我后来扮演的思想基础。”

当时中国话剧团排了一组节目,都是大伙绞尽脑汁编排出来的。但王铁成主演的小品《夜送花圈》却没有通过。这个小品主要反映的是当时大学生悼念,偷偷到天安门广场送花圈。但王铁成却不死心,给团领导写信,给文化部领导写信,最终王铁成用一颗赤诚的心说服了他们同意演出《夜送花圈》。

尽管《夜送花圈》很成功,但最大的遗憾是剧中没有出现的形象。1977年,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吴雪有一个心愿,就是一定要在首都和全国的舞台上,出现的形象。这当然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担心如果演不好,就会损害的形象。

吴雪组织了一个剧本叫《转折》,讲的是1935年长征途中与错误路线做斗争的故事,里面有(周副主席)的形象出现,虽然只有15分种,但却是全国第一次在舞台上出现的形象,戏的分量很重。戏排出来,但就是没有人会演。而吴雪有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寻找演员活动。找来了不少人来试装,但有的形似神不似,有的远似近不似,有的静似动不似……反正都不满意,最后请各剧团领导开会,同时请化装师参加,大家提议了好多个人,中国儿童剧院的化装师刘伯玲说:“我看王铁成好像还有点化装基础。”

同时参加试装的有四个人,四个化装师同时化装。因为王铁成多次研究过的照片,也多次给自己化过装,他一下子向化装师提出了20多条建议,让化装师感到异常惊奇。化完装,一个同事仿佛看到了复生,百感交集,不禁泪流满面。王铁成成为话剧《转折》的扮演者。

接着,王铁成开始了艰苦的排练。他模仿总理的发音,揣摩总理的走路姿势,研究总理的神态,力求一举手一投足都惟妙惟肖。从接戏到彩排,只有17天,王铁成一刻不停地拼了17天,几乎很少睡觉,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悼念总理还是排练《转折》都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命运不会叫我演别的了,认命吧。在演完《万隆之行》后,我宣布退出影坛。因为从西安事变、开国大典、新中国的外交到“”,直至逝世,有关的大事基本上都已经演完。算是完成了历史赋予我的使命吧!

――王铁成

1977年7月的一天,《转折》在中国戏校排练场举行了首场演出,王铁成主演的虽然只有15分钟的戏,却被17次掌声打断。王铁成终于站在了灯火阑珊处。但大多数观众不知道,由于王铁成过度劳累,以至正式公演那天感冒发烧到39度,但他以非凡的毅力完成了“”舞台形象的横空出世。

这也是王铁成演艺生涯、人生之路的一个转折。在此之前,王铁成已经跑了整整15年的龙套。这一年,王铁成41岁。

王铁成当之无愧地成了的特型演员。多年来,他演绎出一个个不同时期的总理形象, “”所到之处,有人为之流泪,有人为之下跪……

在演出的过程中,王铁成和所在的剧组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热爱总理的人们大量的支持、关心和帮助,也得到了邓颖超同志的悉心关怀。

1978年9月3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话剧《报童》的录像,邓颖超同志专门给当时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打电话:“看了《报童》以后,很激动,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戏演得不错,可以打80分,演员演了很多场,很熟悉了。作为观众,我是第一次看。台词有些快,有的语言有些重叠。希望在化装上再下下工夫。争取打90分。”

后来,王铁成在人民大会堂演《难忘的泼水节》,第一次见到了邓妈妈。邓妈妈称赞王铁成戏演得不错,并且提了一些意见。后来邓颖超还专门托人送给王铁成一本《论文艺》。王铁成说:“和邓妈妈见面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她那慈祥的面孔和语重心长的教诲,却牢牢地铭记在我心中,为我更好地塑造的形象,增添了更新更大的动力。”

在第四次文代会期间的11月4日上午,王铁成和另外几位的演员一起应邓颖超的邀请去家做客。邓颖超和大家拉家常,她还介绍了自己和总理年轻时都喜欢话剧,他有时男扮女装,她有时女扮男装。邓颖超给大家提了建议:演总理要注意内在的精神,眼睛很重要;恩来的眼睛很大,确实有神采。还有,恩来走路比较快,“快而坚稳”。

王铁成听到此时,顿觉豁然开朗。这是王铁成思索了两年多时间都还没有解决的:如何通过走路表现总理的内在气质。在此之前他在演总理走路时,是快一些,也尽量想坚定一些,但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王铁成说:“听了邓妈妈对我讲的话,我才意识到只快不行,还要坚,还要稳。要快而坚稳。还有要下工夫提高内在修养。没有内在精神,只模仿快而坚稳的走路,是怎么也演不好总理的光辉形象的。”

邓颖超还带大家看了的办公室,最后大家合影留念。第二天晚上,在庆祝第四次文代会的演出结束后,邓颖超又一次接见了他们,他拉着王铁成的手,要他们几个把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情况简单地告诉她。

几天之后,邓颖超专门给王铁成打电话,对他的先天性痴呆的孩子表示了很大的关切。得知王铁成的爱人年纪也比较大时说:“我看,你们就生这一个吧!不要再要了。你看我和恩来就没有小孩儿,可是生活得也很好啊!在我们这个国家,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生活是很温暖的。”后来邓妈妈专门联系好大夫,让王铁成带孩子去看。

后来去中南海西华厅拍电影《》,邓颖超同志又一次接见了王铁成及《》摄制组成员。邓颖超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使王铁成终生难忘,受益匪浅。

在演的过程中,王铁成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一次,王铁成刚刚听完的录音,自己又模仿总理讲话,把这些都录了下来。恰巧来了两个听过讲话的,他们听完了王铁成的录音后,建议:这是总理的讲话,你应该这么讲这么学。接着,又来了一个经常与在一起的秘书,同样听完了王铁成的录音,说:“你在哪儿找到总理的讲话的?”

――1978年3月2日,王铁成主演的话剧《报童》谢幕后,戏剧家曹禺走上后台,握住王铁成的手,眼睛盯着王铁成看了一会儿,突然松手往后退了一步,深情地说:“我代表文艺界――如果我能代表的话――谢谢你。”说着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向王铁成鞠了三个躬。

――王铁成是在感情复杂的情况下第一次触电的。1978年6月,他得到通知,要在电影《大河奔流》中接替他所崇拜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主演。在此之前,赵丹为了演好《大河奔流》的,四次请王铁成去北影探讨。王铁成为赵丹满腔热忱、执著认真的精神所感动,同时赵丹也想请王铁成为所演的配音。王铁成还专门给当时清贫的赵丹送去了自家鸡下的鸡蛋。尽管“”后赵丹已经落实了政策,得到了,但最后却与准备了好久的形象无缘,最后含恨病逝。王铁成说:“现在想起来,我心头还很不是滋味儿,领导决定让我替赵丹演《大河奔流》,我是带着双重感情来演这个角色的,第一是怀念我们敬爱的,第二是,心里想,也是替赵丹老师演吧,用我演的形象代表他对的崇敬和哀思。”

――作为导演和主持人去新疆拍《绿色的革命》,有一个主持人骑马的镜头,而摄影师在监视器里发现,人一上马就不见了,王铁成到哪里去了,他会蹬里藏身?抬头一看,王铁成正躺在草地上揉屁股呢?原来他从这边上去,因用力过猛,跟着又从那边下去了。在途中汽车因无油抛锚,好不容易截下一辆车,车上的小伙子一看是“”,赶忙给油,连钱也不要了。

……

王铁成在《大河奔流》《报童》《李四光》《西安事变》《风雨下钟山》《中国革命之歌》等10多部影片中成功演绎了的形象之后, 酝酿着一个庞大的计划,那就是拍一部由他主演的《》。1989年7月,王铁成拍完电视剧《烽火万里行》,著名导演丁荫楠正在厦门拍《廖承志在追忆着》,请王铁成去拍摄几个有关的镜头,趁此机会,王铁成谈了与丁荫楠合作拍摄电影《》的想法。 王铁成谈所掌握的的各种材料,以及演的各种体会。王铁成越说越激动,丁荫楠越听越兴奋。两人一拍即合,这次拍戏的所有间隙,王铁成和丁荫楠都在讨论电影《》的构思。

王铁成谈出了自己的想法:第一,必须真景实物。大多数场景和一支笔、一个碗、一件衣服、汽车都应该是原来的。这实际上很困难,如进人民大会堂拍摄容易,但进中南海拍摄就比较难了,但要想方设法克服。第二,整个影片跨度为50年。第三,镜头要永远围着转。80%的镜头都是,这给导演和编剧出了一个难题,难以结构。最后,王铁成把整部影片集中在5段戏上:追悼会,国庆二十五周年招待会,回延安,邢台地震,逝世前的病重。

《》剧本出来之后,摄制组还没有成立,王铁成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此时,王铁成已经55岁,这次拍《》可谓真正进行了一场灵与肉的洗礼。“灵”的洗礼就是要学公无私的精神,于是摄制组一成立,王铁成就表示,不要一切报酬。“肉”的洗礼就是当时的形态是什么样,他就要达到什么样。方法主要是减肥。王铁成认为,尽管他是标准体重,但要演晚年的是绝对不行的。

1990年,王铁成在上海给《烽火千里行》配音的时候,正赶上世界杯足球赛,他开始不吃主食,尝试着减肥。

接下来,到正式试装的时候,王铁成的减肥一直没有松懈。他托人从香港买了减肥茶,坚持不吃主食,每顿饭都是一根黄瓜或一个西红柿或一个柿子椒。两个月下来掉了好几斤肉。妻子心疼地说:“铁成,你身上都没有什么了,还减哪。你要注意身体呀。”王铁成说:“是呀,这脸瘦不下去不行。饿得我胃疼呀。”他夜里睡觉一肚子的空气,又困又疼,想打个嗝都打不出来,但胸口憋得慌。肚子里空空如也,王铁成只好坐起来,喝点热水,继续睡。正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为了增加减肥功效,王铁成坚持喝减肥茶,结果就像他以前唱过的单弦《雨景》中的一句:不知水泻山村够多少里,可也辨不出那南北与东西。直泻得头晕腿软。最后王铁成又创造了新的法子:不吃粮食,少喝水,保证营养。他后来主要吃一种营养液。

在整整8个月中,王铁成做梦都想吃炸酱面,想吃馒头,想吃油饼,想吃花生仁……但王铁成就这样坚持着。

但似乎上天觉得对王铁成这些磨难还不够,非要王铁成把晚年病重的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1990年底,王铁成随剧组从湖南彬州前往长沙,途中发生车祸。肋骨折断了六根!期间的病痛煎熬可想而知。

短短数天时间,王铁成的体重从120多斤降到115斤。王铁成对摄制组的人说:“不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病中拍片子,准像。”

后来,王铁成住进了305医院住过的病房,拍完了生病住院直至去世那场戏。

经过灵与肉的洗礼,王铁成成功地演绎了伟大的一生,因在《》中出色的表演,王铁成获得电影金鸡、百花奖。成为为数极少的同一部影片同一个角色能获双奖的演员。《》也成了为数不多的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据统计,有三亿观众观看了该片。

2003年3月,王铁成主演的电影《万隆之行》将在全国范围内上映。

20多年来,王铁成在作为特型演员这条路上走红,他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几乎所有不同阶段的的形象,每一个形象都是那么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甚至“比还像。”

2001年一天深夜的11点多,王铁成接到著名演员葛存壮的电话,说他刚看完新闻纪录片《外交风云》,但怎么看都觉得里面的不像,总以为王铁成演的像。

对此王铁成说:“这种情况别人也跟我反映过。艺术形象的创造,不是真的纪录片的。当然大家都知道纪录片中的是真,但纪录片没有表演节奏,是温吞水,不过瘾,不强烈,感觉不鲜明。卓别林参加了卓别林形象大赛,但他所演的卓别林只获得第二名。为什么另外一个卓别林更像卓别林呢?因为艺术形象要比原型更典型、更集中、更鲜明。卓别林演自己,并不是说他所有的表演都很惟妙惟肖了,而观众头脑里的卓别林应当说比卓别林的原型更典型、更集中、更鲜明。那位第一名的选手做到这一点,所以他反而超过了卓别林自己。”

王铁成说:“这件事对于我的启发是,我塑造的当然离不开他本人的原型,但不是拍照片一样的翻版。如果完全按照总理的一招一式去做,恐怕就达不到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的要求了,达不到人们心目中总理的形象了。有见过的,有短暂接触过的,也有只看过他的照片而没有见过他本人的。这里面有的同事,上下级,的家属,他身边最密切的工作人员……所有这些都有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他们都说像的话,就是说我塑造的这个形象在艺术典型上成功了。”

王铁成说:“我演成这样,是天作之合。一部电影的成功,没有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摄影、好美工,成不了。中间某一个人是最好的,其他几项都不好,也好不了。”

2001年底,著名导演叶大鹰想请王铁成出演乾隆皇帝,从55岁演到80多岁。王铁成说:“我能演,我是研究清史的,同时也是搞爱新觉罗家族收藏的。我有乾隆亲笔的字,乾隆有画像,我有乾隆的写字台,乾隆的笔筒,我呢剃个头梳个鞭子,眉毛择细了,除了两个眼睛不能化装,其他都可以。” 但制片人说不行,虽然有卖点,但别人看了还是像。

王铁成真是觉得遗憾。怎么办?王铁成说:“命运不会叫我演别的了,认命吧。在演完《万隆之行》后,我宣布退出影坛。因为从西安事变、开国大典、新中国的外交到‘’,直至逝世,有关的大事基本上都已经演完。算是完成了历史赋予我的使命吧!”

此爱绵绵无绝期

不管怎么样,孩子是我们生的,我们就要对他尽心尽力,能做到什么就做到什么,不要有什么负担。……这个世界也许一切都有残缺的可能,但是时间是不会残缺的,人类的爱也不应有残缺。

――王铁成

王铁成在高中的时候,因为学唱戏结识了一些朋友,其中一位叫X小姐。她的功课很好,经常对王铁成做一些辅导,他们经常一起看戏、看电影,渐渐地变得亲密。1957年王铁成收到中戏的录取通知书,X小姐却并不高兴,第二天给王铁成写信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中戏美女如云,王铁成会“叛变”。两人的关系一直保持到王铁成大学毕业,他没变,但X小姐“叛变”了。王铁成大哭了一场,接下来再也没有心思交女友。

1965年的一天傍晚,在北京85中学当老师的姐姐给王铁成介绍了同事、音乐老师闫莉莉,她是著名作曲家、《五月的鲜花》曲作者闫述诗的女儿,渐渐由认识到熟悉到亲密。

几个月后的一天,闫莉莉要看王铁成的戏。

――你们要演戏,报纸上也登了怎么不请我去看?

――我们儿童剧院的戏没劲,都是孩子戏。

――小孩子的戏也可以看看嘛,不是有你演的吗?

――我演的都是比较次要的角色,不看也罢。

但闫莉莉非看不可,王铁成就给她准备了票。演完后,王铁成卸完装,闫莉莉在门口等。

――怎么样?

――你们演得很不错。只是没看见你。

――我们演的是《消息树》,我演的是越南老乡,就是群众。还演过一个美国兵。

――今天你上场了吗?

――有啊,就是第三场,暗转之后,上来一些老乡,倒数第二个,在坡上站着的那个就是我。

――我没注意。

接下来,王铁成后面的戏就更不能让她看了。像在《自有后来人》中演一个贼眉鼠眼的特务,能让她看吗?

此时王铁成已经“三十”却没有“而立”,只有跑着连名字也没有的龙套。王铁成多少感到苦恼,他总要拿出本事来彻底征服闫莉莉的芳心。

初秋的一天,他们一起去逛北海公园,那边有养金鱼的地方,这下王铁成可以卖弄他的花鸟鱼虫的知识了。他不断地给闫莉莉介绍金鱼,什么墨龙睛,红龙睛呀,直到傍晚他们走到湖边。突然水中传来“救命”的呼叫,游船上有人落水了。王铁成根本没多想就跳下水,把那个落水的女孩救上了船。

王铁成无意中的一次见义勇为赢得了闫莉莉的一片芳心。

1966年,“”开始就被抄了家,王铁成和母亲被赶到厕所边上的一间小屋里,家里什么也没有了,但王铁成拥有了爱情。

1967年2月初,春节的前三天,他们正式登记结婚。婚礼很简单,在那动辄被认定为反革命的年代,他们谁也不敢聚会,也不敢请单位的同事,因为已经分成了好几派,王铁成担心他们会在婚礼上打起来。来的人只是双方的家长。

王铁成说:“在‘’中最大的收获是我结婚了,娶了媳妇闫莉莉。”

1970年底,他们有了一个孩子,却是先天性痴呆。据医生介绍,这种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二三的概率。王铁成早已经给孩子起好了名字:王蔚平,为了平等的意思,可孩子生下来就不公平。

在经历了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悲伤之后,他们决定:“不管怎么样,孩子是我们生的,我们就要对他尽心尽力,能做到什么就做到什么,不要有什么负担。”

王铁成、闫莉莉夫妇对这个孩子付出了比别的父母多无数倍的心血。

孩子刚出满月的时候得了肺炎,王铁成下放在宝坻,闫莉莉在协和医院急诊室呆了半个月,直到孩子痊愈; 孩子不会走路,他们遍访名医治疗,最后在一位老中医的治疗下有了很好的效果;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走失,王铁成除了报案外满北京一条胡同一条胡同地寻找……到1987年为止,王铁成已经在八部影片,三部话剧,两个歌舞,两部电视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的形象。但他的经济收入并不高,他单位的工资有限,而妻子为了照顾孩子辞掉了工作。他所得的片酬不多甚至不要片酬。而他上有老母,下有孩子需要抚养。王铁成作为一个的特型演员,而广大观众对是无比热爱的,如果王铁成对这种情感稍加利用,获利易如反掌。但王铁成没有这么做。为了给痴呆的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前景,趁妻子赴香港继承遗产的机会,王铁成决定于1987年3月赴香港发展。他赴香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孩子的后顾之忧,更好地演。

1987年,王铁成获准赴香港,这之前妻子闫莉莉与王铁成有一番思想交流。

闫莉莉非常严肃地告诉王铁成:因为她年纪已经很大了,失去了生育能力,希望王铁成去香港的时候再娶一个,为孩子生一个弟弟,让他将来有人照顾。

王铁成说:“ 我送你四个字:‘从一而终’。即使我们家庭中今后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不管大的小的,请你记住这句话:我们都要‘从一而终’。将来就是我们之间的感情很淡漠了,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这个孩子,我们也要‘从一而终’,我们也要委曲求全,你委屈你的,我委屈我的。求什么全呢?求我们这三人家庭的全。这样的话,就能够使这个孩子在正常的家庭中成长,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就这样,他们带着“从一而终”的目标,教会了孩子骑摩托车,教会了孩子弹钢琴,教会了孩子打京剧鼓点。 儿子的每一点进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莫大安慰。

此时王铁成已经年过半百,他开始了艰难的在香港发展的工作。他每天8点起床去东方文化发展中心上班,下午5点下班后,从5点半到7点,他专门去一个普通话联谊社教普通话,接着买两个面包在路上吃,从铜锣湾坐地铁倒小巴,到九龙邵氏公司制片厂去搞国语配音。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一点。然后坐邵氏公司的班车去小巴站,坐过海的中巴回香港,再打的回家。当他回到香港的家里已经凌晨3点了……

1995年,儿子王蔚平在“世界残疾人日”中央电视台的晚会上弹奏了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1996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特殊智力残疾人运动会上,王蔚平获得金牌。王铁成说:“这个世界也许一切都有残缺的可能,但是时间是不会残缺的,人类的爱也不应有残缺的。”

我是北方人,只要是北方的行当,我就愿意学,说相声,说快板,唱单弦,唱京韵大鼓,学京剧,念道白,拉胡琴,这些我都喜欢,因为我爱它,所以能够投入很大的精力,能做到拳不离口,曲不离手。许多在演的时候都用上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问:你能如此成功地演绎,最根本的秘诀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原因是:真挚地去热爱生活。现在我看大部分人不热爱生活,大部分人被生活牵着鼻子走。我对人生的理解是,不应追求什么结果,要更重视人生的过程。我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小学逃学中学留级,道德上没什么问题,不好好读书,因为我不喜欢。真学也没问题,有一次补考物理,得了谁都不敢相信的100分。

问:有人认为你是演艺界学问最大的演员,请问你这学问是如何得来的?

答:因为我热爱生活,对生活很真挚,于是去了解地球,了解社会,了解文化,了解历史,了解花鸟鱼虫,了解古旧文物,了解棋琴书画,了解渔樵耕读,了解唐诗宋词,了解书法绘画,了解古音韵学,了解汉语四声的形成、中国语言文字的形成,了解怎么养花、怎么养蛐蛐,了解建筑,了解明清家具。我读了很多书,季羡林的藏书是以屋子来划分的,我没那么大学问,我的书是分柜子的,戏曲一个柜子,书法一个柜子,佛教一个柜子,绘画一个柜子, 有关的一个柜子。我还专门手抄《心经》。

问:你的博学和多方涉猎对演艺有什么直接帮助吗?

答:斯坦尼体系有一句名言:我们要热爱心中的艺术,不要热爱艺术中的自己。我是北方人,只要是北方的行当,我就愿意学,说相声,说快板,唱单弦,唱京韵大鼓,学京剧,念道白,拉胡琴,这些我都喜欢,因为我爱它,所以能够投入很大的精力,能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许多在演的时候都用上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我11岁学京剧,自此连续学了七年。在学理讲话的时候就用上了京剧的知识,我分析总理说话发音的特点,是高亢的,有点前鼻音,这是他的音色。还有就是他的语言,二声变一声,卷舌音念成平舌音。比如说“同志们”的“志”是卷舌音,南方人很难念,也说不好,“志”念成“字”,“同”字念成了“通”,三个字就是“通字们”。“们”字轻读,就像的话语了。在《》中,有去八宝山参加追悼会的镜头,连续叫了三声薛明,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我是按照京剧“叫头”的节奏,三声薛明,观众的眼泪就下来了。一定得按照这个节奏演,否则不满足不强烈。

我学习古音韵学,平仄,也用上了。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搞海峡两岸共度中秋的晚会,我念了一首坡的“明月几时有……”我让范增画一幅《东坡邀月图》。我怎么朗诵,我考虑了三种,第一普通话,第二吟颂,因为是表演,后来我觉得都不合适。于是我决定把入声字读出来,因为入声字你不读出来,平仄在诗词就不对了,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懂,不懂我也这么念,不太妨碍整个意思的表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念戏)是何年……高处不胜(念声)寒。”总共有5处,播出后没几天,我收到两封信,一封是北京大学的,一封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都是中文系的教师,信的大意是:你为什么这么读,你不是读错了, 是有意的。我给回了封信,我说入声字散见于平上去声中,我就举了这个例子:“出屋吃粥(阴平)百尺铁塔(上声),绿叶特密(去声)”,有个老师回了一封信说:我没想到一个演员对音韵有这么深的了解。

问:你的书法很不错,去年还专门举行过“影瑕韩趣”王铁成书法展,观众云集,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书法对你演有帮助吗?

答:我喜欢书法。我还临摹过的书法。演为“皖南事变”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我就一个镜头写下来,从头写到尾,增强了真实感。

问:你爱好收藏各种古文物,而且价值不低?

答:我有乾隆小书房的写字台,紫檀的。10多年前,我还买过一个乾隆的笔筒,现在能翻上千倍吧,绝无仅有的,北京故宫,台湾“故宫”都没有。

去年一个小拍卖行经理请我去看,我看到一个小图章,内容是“少许胜多许”,边上有题款“乙卯初夏刻于二亩半庐笠翁”,阴刻楷书,带笔锋的。我认定这是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李笠翁的闲章。李渔是个文人,吃喝玩乐都很高雅,他写的《闲情偶寄》中什么都有。

我心想这太好了,花了400元买下了。这个闲章价值得20多万,因为上海朵云轩曾卖了一个名家的闲章23万。但我把它送给了范曾,因为我觉得他的画有“少许胜多许”的味道。 范曾回赠给我一副吴有如的画, 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同时盖上了这个“少许胜多许”的闲章。

我玩这些,不是为了赚钱,启功先生讲,看过的就是拥有,我何必买到家里。电视台有个有关文物的一个节目叫我题词,我写了“喜爱文物,戒之在得”, 这是孔子说老年人的话,我看用到这儿挺合适,就写了。不要想尽各种办法把东西搁到自己家去, 要记在脑子中,才是财富。

问:我看到你家里蛐蛐罐无数,钓鱼竿无数,花草树木无数。

答:我有许多蛐蛐罐,有明朝的万里张的,清朝赵子玉的……你知道中国铝的硬币,一分钱是多重?七厘二。我做了一个称蟋蟀的度量衡,如果担心不准,就用一分的硬币来调校。

我喜欢钓鱼,每年要进行两次海钓。去年在烟台海上,突然起大风,差点翻船,但最终有惊无险。我还爱好放风筝。

我打算写写北京城的花鸟鱼虫,写写北京城的庙会文化,谈谈北京小吃,旗人的食品都是不值钱的东西,但非常可口。

我跟黄宗江、苏叔阳谈过北京人如何养鸟。那时,在福建金宝饭店6点吃完晚饭,讲到11点,才讲完我第一堂课的上半部分。要全部讲完,起码15堂课。

问:你现在居住的别墅,是你自己盖的?

答:对。从设计到盖好,都是我做的,我的使用面积达到90%以上,他们要买我的建筑图纸,我说不卖。你看,12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一个厅,厅的中间用一个圆形的弧度,如果没有中间那个弧度,那就比较死,没有层次感。实际上又是互不妨碍。我的这个整个建筑是元宝形的建筑, 前面是一个过亭, 为什么要加个亭子,过渡一下,又能在风雨中赏景。编剧李 两年前到我家之后,送给我一副对联:“与人不睦,劝人盖屋”,盖房有两个结果,不是累死就是急死。太难了。我当时来的时候是一片荒芜之地,终于盖起来了,现在打死我也不去盖房子了。

问:你在院子里种了很多海棠树,是因为的西华厅也有海棠吗?

答:我一年搞两三次聚会。每年4月16日到20日,海棠花开的时候,请周家的亲戚,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来这里聚聚,他们去中南海西华厅看海棠花不太方便。开始演出的时候通过与这些人交往,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对我演有帮助,这样在情感上有帮助。 因为我跟没有任何关系,从对他们的影响我可以看到,他们这些人对人对事很正确对待,很少听到他们为了个人的名利去做什么事情,因为心里有一把尺子。他们跟这么熟悉,对他们肯定有影响。我也要间接地去学。

问:你独资捐赠了两所希望小学,都取名“学周”?

答:我起名“学周”希望小学,就是要鼓励学生们学习,学习的品德,为人,将来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希望小学一所在河北的顺平县,一所在海南的通什。我又给顺平县的学周希望小学塑了一座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我还给他们的鼓乐队做了队服,买了鼓乐。

另外一所是海南通什的学周希望小学,他们开学典礼的时候邀请我去,我没有去,因为来回要花五六千元,还不如给他们买点教学用具呢。后来刚好统战部组织我们去海南考察,我顺便去看了一看,建筑很漂亮,但是吃水不方便,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挑。一问,花2000元就可以解决,我口袋里刚好有2000元,家里带的,一分没花。就拿出来,让他们解决用水问题。其中顺平学周希望小学在全国7200所希望小学评比中位居前20名,我很是欣慰,这就是“学周”的结果啊!

本组文章图片由王铁成提供

王铁成作品

1977年起在话剧《转折》《报童》,电影《大河奔流》《报童》《李四光》《西安事变》《中国革命之歌》《火龙》《金陵之夜》《风雨下钟山》《》《――伟大的朋友》《万隆之行》等影片中饰演,并凭借电影《》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春暖花开化奖最佳男主角奖。

上一篇:蕾妮·罗素依旧美人 下一篇:对《周渔的火车》七点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