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的“板子”不该全打在作者身上

时间:2022-08-15 03:34:22

时下,作者通过互联网给纸媒投稿时,常常会收到这类的自动回邮: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不要给几个版面的编辑发同一篇稿件,以免造成重稿。我们一经发现,将停用或慎用该作者的来稿。

编辑部的这类回邮警示,其实并非没有道理,我也觉得很有必要。但如果将这个“板子”全打在作者身上,也是不公平的。殊不知大多数作者并非故意要如此重复给几个版面投同一篇稿件。作为编辑,应当理解作者的心理,对于一张报纸来说,作者的来稿往往在一张报纸的几个版面上都能适用,但最适宜在哪个版面、哪个栏目刊用,大多数作者是很难把握的,于是只得多投几个版面,以免落空。当然,作者的这种心理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到的。时下网络时代,报刊编辑部一般都是一个编辑用一台电脑,一个版面设一个或几个电子邮箱。对于版面邮箱中的来稿,责任编辑如果觉得不适合本版刊用或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往往很快就被删除了。不过,遇到一些情商较高的热心编辑,会给作者回邮说:“你的来稿不适用,请另处。”但大多数则是一“毙”而了之!故有许多作者为让稿件及时找到合适的“婆家”,常常会将一篇稿件同时发给几个版面的编辑。倘若版面编辑之间能够联网,责任编辑多为作者着想,主动为来稿荐送最适合版面的话,相信没有哪位作者愿意再干这种重复发稿的傻事!

由此笔者联想起两件事,一件是网络时代以前的事。那时作者投稿都是通过邮局寄出,信封上只要写上“××报社编辑部收”就行了。每天大量的来稿信集中到编辑部,再由各部门各版面各专栏的编辑主动到里面选用适合自己负责编发且质量较好的来稿。所以,就不会出现哪个作者向一张报纸同时寄几篇同样稿件的事。另一件则是现在的事。《新民晚报》副刊部有位叫“观浪”的编辑老师,对每篇来稿,只要注明“一稿一投”几个字的,一般在一两天最迟不超过三五天时间就会给你回邮说,或“文用”,或“文不用了”,或“移送相关编辑”,或“转某某报刊”,且末了都会带上一句“多谢”,即便是“文不用了”,作者心里也会感到舒坦,而且可以马上另投。面对如此这般的编辑,你还会“一稿多投”吗!所以,对于一些作者的“一稿多投”现象,除了主观上的原因外,还必须看到客观上某些因素,作者“一稿多投”多半只是无奈之举!显而易见,这个“板子”怎能全打在作者身上呢?我们编辑部以及某些编辑是否也该反思、有所改进呢!

上一篇:“小姐培训惹争议”的政策思考 下一篇:2008下半年女性高码洋时尚类期刊市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