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湿地分布调查与保护利用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08-15 02:50:25

上杭县湿地分布调查与保护利用的分析研究

摘要:指出了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通过开展上杭县域湿地分布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湿地保护的现状,总结和探索加强湿地保护的措施和开发利用的途径,让上杭湿地充分发挥它作为“地球之肾”的调节功能和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湿地斑块;保护措施;现存问题;对策建议;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P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116-03

1 自然地理和水文气象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汀江中段两侧。境内有汀江、九龙江、梅江三个水系。其中以汀江水系为主,流域面积达284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5%,其余两个水系占5%。

汀江是福建省的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宁化,经长汀县于回龙入境,由北向南纵贯全县,经官庄、珊瑚、湖洋、才溪、临城、临江、庐丰、中都、下都后入永定县境,境内河长112km。另有旧县河、黄潭河汇入,流域面积分别为1701km2、1222km2,境内河长分别为45.9km、98.1km,还有苦竹溪等26条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小溪汇入汀江。

属梅江水系的有下都乡保安溪,该溪发源于武平县象洞乡撑石顶南麓,总集雨面积108km2,县境内集雨面积2.92km2,河长5.0km。

属九龙江水系的有上福溪、丘山溪、跳鱼溪三条,集雨面积分别为65.78km2、62.0km2、12.18km2,河长分别为17.7km、13.0km、5.5km。

县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735.1mm(年径流量49.42亿m3),年降水变差系数Cv=0.19,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随地势而变化。东北部步云、古田地势高降水量最大,中部地区次之,最低海拔的稔田降水量最少。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上杭县范围内面积大于8hm2(含8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河流湿地。人工湿地中农田湿地本次不进行调查。

2.2 调查方法

湿地调查工作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2种方式进行,因上杭县范围无重点湿地调查项目,只有一般调查项目,下面只介绍一般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调查是根据福建省林业厅提供的已经解译的湿地斑块遥感影像图片和表格数据到实地核对,验证斑块边界,调查填写湿地斑块的名称、湿地斑块的序号、所属湿地区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型、湿地面积、湿地分布、所属三级流域、河流级别、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状况、土地所有权、湿地植被面积、群系名称、优势植物、湿地斑块区划因子、保护管理状况等内容。

3 调查结果

3.1 湿地类型和面积分布

经调查汇总,上杭县域湿地斑块104块,湿地面积5431.1hm2。其中三级流域闽南诸河湿地斑块2块,面积30.4hm2;韩江白莲以上湿地斑块102块,面积5400.7hm2。详见表1。上杭县域主要湿地分布情况见图1。

3.2 主要湿地保护措施

2014年12月上杭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河段长、专管员责任制,加强了县域主要河流和库塘湿地的保护管理,特别是加强了黄潭河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整治,黄潭河水质总体趋于好转。截至目前,黄潭河流域内的61家非法采(洗)砂场均已关闭或拆除。流域水电站库面垃圾、水葫芦等漂浮物基本已打捞、清理;黄潭峡水电站已安装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设备。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河道采砂监管。2012年以来,对黄潭河流域内所有非法采(洗)砂场宣传了水法律法规,进行河道巡查80余次,下达《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49份,组织联合执法9次。非法采(洗)砂场采砂机具、工棚,切断了供电电源。

(2)加强河道保洁监管。棉花滩水电站库区水浮莲(水葫芦)整治与保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上杭县自2006年起开始承担棉花滩水电站库区保洁工作。2006年至今,在打捞机械、人工工资、柴油价格等相关费用不断上涨,保洁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上杭县仍积极组织保洁队伍开展库区日常巡查保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加强电站库区巡查,落实生态下泄流量监管。一是要求相关水电站完成最小下泄流量装置的安装,最小下泄流量不小于环保部门对水电站要求的生态下泄流量;二是要求全县各水库电站限期做好清理打捞库区水葫芦等漂浮物的工作。

水葫芦泛滥的水库库湾如图2。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湿地种类分析

上杭县域湿地类型主要是分布在汀江流域、旧县河流域和黄潭河流域干流及一级支流永久性河流湿地及电站建设截流形成的库塘湿地,没有重点湿地。

4.2 湿地保护现存问题分析

上杭县域的湿地尚未建立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进行重点保护。自2000年以来,上杭县经济发展加快,“一江两河”局部区域工矿企业、养殖业密集,工业、养殖业废水和乡村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江河,局部河段水葫芦泛滥。近几年虽说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主要江河水质有所改善,但部分小溪流的水质依然日益恶化。近年来根据对汀江、旧县河、黄潭河的水质监测表明,绝大部分河段虽能达Ⅲ类水以上,符合水功能区划标准,但黄潭河溪口河段有超Ⅴ类水质,总体而言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4.3 湿地利用现状分析

上杭县域的湿地主要是常规的工农业用水和居民饮水、灌溉、防洪抗旱、发电、运输、水产养殖等利用,其它如湿地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利用还方兴未艾。

5 对策与建议

近几年,上杭县不断健全湿地特别是河流湿地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了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促进上杭湿地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如下。

5.1 湿地保护管理方面

(1)加强工业点源治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及退水水质管理,加大污染源监控力度,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

(2)减污疏浚清淤及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通过减污疏浚清淤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河道水体纳污能力。

(3)实施生态农业,控制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限期禁用含磷洗涤剂,积极研究含磷饲料的替代品,推广“禽畜一沼一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养殖废水排放,适时适量灌溉,减少化肥、农药流失。

(4)探索农村水电站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行业升级。根据上杭县水电站实际状况,分析水电站对周边环境和用水的影响,妥善处理生态环保问题大的电站。生态环保问题大的电站可拆除、整改或强化管理。

5.2 湿地开发利用方面

(1)开发建设近郊湿地,提供市民休闲场所。上杭深陂水库建造时间长,主要作用是灌溉农田,但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灌溉作用被弱化,现在成了本地钓友常去的地方之一。深陂水库属于中小型水库,水库集水面积5.4km2,另从库外湖洋乡古楼村口濑溪引40.4km2的径流入库。该水库离县城仅2km,做好深陂水库湿地的开发建设,将它打造成县级湿地公园加以保护,可以为上杭市民提供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十二五”期间,上杭县坚持“天地人合一、山水城和谐”的理念,抓好县域空间布局规划,按照南京大学提出的新“杭川十景”理念,规划建设十大组团,提升上杭县域城镇发展水平。其中的“碧水荡舟、百果飘香”就是以观音井、深陂水库为代表的乡村观光农业组团,是以赏花、摘果、垂钓等为主题的乡村田园旅游体验区。

(2)保护利用龙湖库区,拓展生态旅游空间。旅游业是永久性的“朝阳产业”,享有“无烟工业”之美称。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假日旅游的急剧升温,给短线和近距离旅游带来了无穷商机。上杭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突出。目前已开发的旅游线路主要是古田梅花山红色生态旅游线路,而县域还有龙湖库区湿地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龙湖旅游线碧波荡漾,舟楫往来,渔歌唱晚,山入诗情,水入画境,堪比洞庭西湖;龙湖可以建设库区旅游码头,规划建设沿线景点,开发水上主题配套项目,主打龙湖赏景、生态休闲、民俗文化“三大卖点”,打造百里龙湖锦绣画廊,争创国家水利名胜风景区。做好森林生态旅游、湿地生态旅游可迎合民众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心态,可充分利用山水自然优势,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稀土磁性材料质量诊断研究 下一篇:卷烟清除自由基的天然添加剂的筛选及其效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