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

时间:2022-08-15 01:46:49

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

摘要: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在分析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针对性,要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改;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01-02

园林专业技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有:园林绿化设计、绿地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花卉苗木养护管理等。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植物与植物生理知识。因此,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借助学院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对此课程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核心内容的选择不够精准

园林绿化的素材有植物、建筑、山石、地形和水体等,其中植物是最重要的素材。因此,在学习专业课前,必须掌握园林植物基础知识。扎实的植物知识是学习后续职业技术课程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在职业学校从事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普通高校毕业,接受的都是“知识目标”教育,毕业后直接到技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核心内容的选择往往较难把握,常常出现教师教得很累,而学生却在云里雾里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比较单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通堂讲授,即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学生参与较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并显示出其优越性。多媒体课件可插入图片与视频,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且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无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推崇。然而,多媒体的运用只是逐步取代了板书,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记笔记而忙得焦头烂额,多媒体教学也变成“机授”为主的单向教学,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很好地发挥。

(三)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内容涵盖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生理生态和植物分类三大部分,无论是形态识别、植物分类、还是植物生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随着教学时数被压缩,实践课时也相应减少,并且学校一般都只是重视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训设备投入,对于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往往较小。因此,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实验实训环节受到一定制约。

园林植物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园林专业是一个学科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学生学习内容涉及植物学、土壤学、栽培学、美学、建筑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如果要求学生对所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不但教学时数不允许,学生也掌握不了。针对技校学生理论基础比较差,以及职业教育讲究理论够用、技术实用的原则,根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是园林专业多门学科的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盆景与插花以及园林绿化设计等职业技术课服务的。因此,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其服务的职业技术课程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调整。教学内容调整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也是课程建设与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如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章,内容比较多,其中涉及的生化过程也比较难,不需要作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重点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简要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几个基本阶段,其中的生化过程可删除。而光照等环境因子通过影响光合呼吸作用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是园林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盆景等课程的重要基础,需要作重点学习。

(二)改变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采用现场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植物与植物生理包含了三个分支学科,即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理生态学。其中,形态解剖与分类两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心生厌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除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图片外,还大胆地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植物园,采用现场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根系的类型时,可带学生在校园内选择菊科植物的杂草(如小飞蓬)与禾本科植物杂草(如狗尾草),将其根部全部挖出。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描述其特征,找出不同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植物两大根系即直根系与须根系的区别。因为站在植株边,学生边观察边分析总结,印象深刻。这时,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我们可利用直根系入土深而须根系入土浅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讲解木兰科植物的特征时,我们将学生分别带到了白玉兰、广玉兰及含笑等植物前进行观察,现场解剖它们的花或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木兰科植物的特征,还根据其花托的形状、雌雄蕊的数目及排列方式,自己总结出:木兰科植物虽然高大,然而却是进化水平较低的植物。总之,现场教学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结合,不但有助学生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进行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并记录,少有师生互动的行为,教学行为的单一使课堂氛围较沉闷。这种单调的“你讲我听”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没有灵气,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少,社会适应性较弱。课堂活跃度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极为重要,其中教与学的互动更为关键。教与学的互动要求授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提问、积极参与教学,而不要让学生成为只是接受信息的机器。为了增强课堂互动,我们可以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般地不是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围绕知识设计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以提问或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寻求答案。例如,在学习影响植物根系吸水的外界因子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案例:某天,学生对校园的草坪进行养护时给草坪植物喷施了尿素,但是,第二天却发现草坪草的叶子发黄焦枯了。小草为什么枯黄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水分与矿质代谢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找出答案。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由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通过这些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一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式教学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职《建筑工程概预算》四层次实践性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