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86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5 01:29:55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86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癫痫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癫痫发作是脑囊虫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作为首发症状,甚至是惟一临床症状,本文收集86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脑囊虫病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发病年龄14~73岁,同期诊断为脑囊虫病患者125例。

流行病学特点:①城乡分布:59例来自农村,所占构成比68.6%;城镇患者27例(31.4%),农村患者多于城镇。②饮食与卫生习惯:86例患者中有52例均有食生猪肉的习惯,其他患者虽没有食生肉习惯但有吃凉拌生菜的嗜好,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喜欢吃烧烤。多数农村患者平素卫生习惯较差。

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分型根据199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诊断和分类标准[1]。强直-阵挛性发作18例,局灶性癫痫42例,癫痫持续状态7例,小发作15例,失神发作11例,以局灶性发作多见,25例以癫痫发作为惟一症状。

其他症状及体征:头痛、呕吐等高颅压征26例,肢体功能障碍、头晕、失语、精神症状等16例,昏迷5例,皮下囊虫结节8例,行病理检查确诊。

辅助检查: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脑实质型52例,其中脑炎型10例,多发小囊型12例,单囊型30例,脑膜型5例,脑室型5例,混合型6例。25例脑电图检查有棘波,棘-慢波或显示有局限性慢波14例,25例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18例,囊虫抗核抗体阳性8例。23例头颅CT扫描难以诊断,经头MRI检查确诊。

治疗:本组患者经1~3个疗程正规抗囊虫治疗及持续抗痫治疗,驱虫治疗用吡喹酮总量180mg/kg[2],分9天服完,2~3个疗程,间歇2~3个月。用药期间加用甘露醇降颅压,地塞米松减轻变态反应,同时加用一种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缓释片)。

结 果

坚持3个疗程、且服抗癫痫药>1年未再复发,

讨 论

脑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通过血流进入脑实质,寄生在大脑皮质临近运动中枢而引起的中枢系统疾病。因囊虫寄生的部位及数量不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因脑囊虫大多寄生于大脑皮层、软脑膜,故绝大部分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据文献报道[3],脑囊虫患者60%~80%发生癫痫,43%~76%的患者癫痫发作作为首发症状,本组68.8%,与报道相符。

癫痫是大脑皮层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引起的发作性脑功能失常。脑囊虫病无论囊虫死、活或钙化形成,都可以刺激脑组织引起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程度及频度与虫体的多少、感染时期、机体对囊虫的敏感度及抗囊虫病治疗的进程有关,囊尾蚴寄生在脑内初期,囊虫作为一种异体蛋白,使脑组织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刺激脑组织引起癫痫发作。囊虫活动期,在其外周形成一层包膜将虫体包裹,此期对脑组织刺激作用小,癫痫发作减少或停止。囊尾蚴蜕变死亡时,释放出大量的抗原和毒素,周围脑组织的免疫反应明显,出现癫痫发作程度加重或次数增加,所以在抗囊虫治疗早期,由于囊虫崩解死亡较多,其毒素刺激及炎性反应较重,癫痫发作可能较抗囊虫治疗前发作更频繁、程度更重,此应引起临床注意。同时囊虫蜕变死亡时释放大量抗原和毒素引起机体变态反应产生脑水肿也是导致癫痫发作的又一重要原因,所以对于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囊虫病灶周围水肿者应降低颅内压及应用激素以缓解不良反应,同时在抗囊虫治疗的同时选择适宜的抗癫痫药,以减轻癫痫的发作程度或减少发作次数,降低脑囊虫病患者的致残率。本组86例经治疗,癫痫发作均完全控制71例,其抗囊虫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从本组患者分析,农村患者多于城镇,表明脑囊虫病患者主要存在于农村,这与农村不良的卫生状况和卫生习惯以及饮食上的陈规陋习等有关,比如像本地区有食生肉的习惯。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改善饮食习惯,食品卫生宣教,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蔬菜、水果要洗干净,以防误食绦虫卵。

参考文献

1 吴逊,李文慧.国际抗癫痫联盟和名词委员会推荐的癫痫发作的临床和脑电图分类(1981)[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01,34(4):187-188.

2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郑诚东,蒋建章,刘梅仕.临床神经病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7-348.

上一篇: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因素分析与治疗体会 下一篇:不典型心力衰竭选择血管扩张剂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