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8-15 01:24:10

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市场为平台,探索适合院校情况、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

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鼓励各大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但由于缺乏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如由于制度和法律的制约而使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由于难以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和缺乏必须的监控制度而使校企合作难以切实深入到教学实践之中,由于缺乏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规则而使校企合作双方追求的利益难以保证等等。此外,随着近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校企合作在形式、内容、宽度、深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林旅专”)面向旅游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特别是在其新校区建设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通过市场机制的推动,以“产学研结合,校政企合作”的基本思路为指导,构建起了既符合旅游类专业教学特点、又富有本校特色的“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校企合作的一个亮点。

二、融入式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一)从办学体制上寻求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市场机制和手段,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这是校企合作的目的所在。从学校方面来说,积极面向市场,多方筹集资金,这是解决办学资金困境的重要渠道;从企业来说,满足学校需要,促进自身获益,这是提升企业品牌的有效途径。桂林旅专在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勇于面对地方政府对学校投入严重不足而短期内局面又难以改变的现实,通过强化“市场”观念与“合作”意识,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实现了校企双方互动共赢的合作目标。从2002年新校区建设项目筹备开始,学校就确立了“把新校区建设作为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的指导思想,学校提出: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秩序和不改变学校所有制的前提下,要通过市场的手段,寻求新校区建设所需的资金。在运用“市场”机制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既有最初与学校合作的广西最大的旅游企业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购买建设用地的3000多万元出资,也有在桂林市人民政府帮助下通过老校区置换获得的近1亿的建设资金,还有通过合理回报,引进后勤服务设施和电信通讯基础设施获得的建设资金,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国际交流中心大楼的建设资金,以及与银行、与多家企业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几年来,学校在没有专项财政建设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市场,筹集了约3亿元建设资金,不但建起了学生公寓、食堂、商业服务中心等后勤服务设施,还建起了实验室、教学楼、校园网等教学设施,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新校区建设使“市场”与“效率”的观念深入到办学的各个方面,诸多合作项目已成为校内实践教学当中的活案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市场的力量和创新的魅力,为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从教学方法上寻求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加强教学与企业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桂林旅专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一是学校成立了由国内外旅游院校著名专家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任务重在“指导”,具体项目包括: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论证,对课堂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讨。专业指导委员会还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如酒店管理专业是部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也是世界旅游组织与学校共同建设的重点专业,其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名誉主任是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董事长Marco Torriani先生,还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酒店教育专家和酒店管理专家成为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在讨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改革、主干课程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以及相关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时,世界旅游组织多次委派专家组到学校进行指导,并指定香港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作为该专业的建设指导单位;二是学校在一些重要的旅游景区或酒店及相关的行业设立了旨在促进校企双方共赢的实训基地。学校以各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前提,在与各旅游企业探讨双方共赢目标的基础上,由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了一批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如学校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上海旅游人才中心、桂林大宇大饭店、乐满地主题公园等单位签订的实训协议,就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合同。学校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对实训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成果,以报告或建议的方式提供给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智力服务;三是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引品入校”、“引人入校”、“引文入校”等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如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中,学校通过赠送与共建的方式,把中国著名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的职业与技能培训平台、把著名软件开发企业的“金棕榈”旅行社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奥普”酒店电子商务管理软件分别引到校内,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使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在校内接受到与企业内部一样的学习和实践。学校为拉近校园与实业界的距离,还通过校内设立的“旅游论坛”、“商务论坛”等载体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请企业家、创业者、基层管理员、行业管理者等各界人士到学校开设各类专题讲座。这些努力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从人才培养上寻求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主动适应企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这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旅游高等教育是面向和服务于旅游产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大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满足旅游行业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产业需求是办学的依据、动力和出发点。而专业设置又是社会需求和旅游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灵活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桂林旅专主动适应旅游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基本做到了“按需培养”。学校在认真细致地做好旅游业人才需求调查与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灵活的特点,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如: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A级景区的标准及各地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要求,设置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重点培养景区规划与开发人才;根据在桂林召开的“桂林博鳌亚洲旅游论坛”传递出来的对会展营销人才的迫切要求及会展经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系数已达1:10的平均比值的市场分析,开办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根据旅游者旅游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以及延长游客活动时间,打造文化品牌的呼唤,开办了“旅游艺术表演与策划”专业;根据旅游业已从过去的观光型旅游发展到现在的体验型旅游的实际及旅游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要素的状况,创办了“旅游策划”专业。在建设新专业的同时,学校还加大力度,努力建设好原有的专业,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学校的优势专业逐渐成长为品牌专业。学校的这些做法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各种形式各种名目的奖学金,如利来奖学金、正通奖学金、七星奖学金等,展现出校企双方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广西“十五”教育科学项目“校企资本合作模式研究”(2005B061)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从需要心理的视角谈高校后勤职工管理 下一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