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丙肝的高危人群

时间:2022-08-15 12:53:54

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使用及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乙肝感染者正在逐步减少。但与此同时,丙型肝炎的问题则显露出来并日益受到重视。

要回答哪些人是丙肝的高危人群,需要从丙肝的四个主要传播途径说起。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发生的传播。1993年之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办法对血液进行丙型肝炎病毒的筛查,许多后来明确是丙肝的患者,当时被诊断为“非甲非乙肝炎”,这是因为当时科技水平不高造成的。1993年我国开始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抗HCV),但因为当时试剂不是太完善,加上有的地方筛查普及不够,还是有部分人因为输血感染了丙肝。直到1995年,这种状况才得到明显改善。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因为输血感染的丙肝,都发生在1996年之前。但是,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从病毒感染到能够查出抗体的一段时间)、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现在仍无法完全筛查出HCV阳性者。因此,大量输血和血液制品仍有可能感染丙肝。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调查显示,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导致的丙肝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肤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肝潜在的传播方式。

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艾滋病毒(HIV)者,感染丙肝的危险性更高。

母婴传播

丙肝阳性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核酸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肝病毒高复制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还有部分丙肝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兀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丙肝。

了解丙肝的传播途径,我们就基本能够判断哪些人是丙肝的高危人群了。

1 输过血及血液制品者:特别是1996年之前有过输血史者,或在那个时期反复献血或有单采血浆的历史(把血浆采走而把红血球再输回体内)者。

2 静脉毒瘾者:常会因为共用不洁注射器而造成丙肝病毒感染,这在一些地区和特定人群中有很高的风险。

3 与丙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中夫妻、子女、父母之一有丙肝,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存在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但与乙肝一样,一般同事间的接触,使用公用电话、卫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共用餐具和水杯等,不算密切接触,不会传播丙肝。

4 妈妈是丙肝的婴幼儿:可能在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也可能在产后通过哺乳及其他密切接触等传给孩子。

5 与丙肝感染者有过者:如丙肝感染者的同性恋伙伴及异性恋人,、嫖客、同性恋等性混乱者,均存在传播、感染丙肝的可能。通过这一途径感染的人数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值得重视。

6 接受脏器移植者:因为器官移植的供体、骨髓中有丙肝病毒感染,或术中大量输血而造成感染。

7 血液透析者:反复接触血液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8 其他人群:有过在消毒不严的场所进行过牙科手术、肌肉或静脉注射、针灸、耳朵打孔、纹身美容、修脚等的人,有过意外刺伤的医护人员。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属于以上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丙肝的问题。诊断丙肝并不困难,化验一下就可以了。

上一篇:金秋时节话食蟹 下一篇:小三:危险的感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