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误诊为心肌炎

时间:2022-08-15 12:35:22

1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误诊为心肌炎

摘要:目的 分析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治要点,以尽量避免误诊与漏诊。方法 2015年2月我院收治了1例误诊为心肌炎的IPAH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IPAH的诊治要点。结果 临床症状包括颜面部与双下肢水肿,胸闷、气短、心慌。经PIG导管行肺动脉造影确诊,并给予对症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IPA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上临床少见,极易导致误诊。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

关键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肌炎;误诊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的肺血管疾病,以中青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笔者收治1例误诊为心肌炎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高某,女,51岁,因“心慌气短22年,加重2 w”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2年前出现心慌、气短,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炎”,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偶有重体力劳动后气短,未予特殊处理,此后常有活动后胸闷、气短,稍微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即出现口唇发青、气短明显、呼吸不能,基本丧失劳动能力。2 w前劳累后上述症状急剧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门诊以“心肌炎”收入住院。体格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界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无特殊。入院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及左室壁搏幅普遍性减低,肺动脉高压(66 mmHg),室间隔膜部瘤、心功能减;胸部正位片:肺血多,二尖瓣型心影,肺动脉高压,考虑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ST:II、III,avF、V4、V5、V6下移0.1 mv。T:II、III、avF、V4、V5、V6低平,ST-T异常改变.。酶谱示:乳酸脱氢酶725 U/L,C反应蛋61.14 mg/L,余肝肾功电解质、血尿粪、血脂、凝血、D-D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心肌炎。入院后给予一般内科治疗,主要包括华法林、地高辛、双氢克尿噻、螺内酯,双下肢水肿改善明显,心慌、气短未获明显改善,经会诊后以“肺动脉高压原因待查遂转入我科治疗。用PIG导管行下腔静脉造影见:下腔静脉管径增粗,血液回流缓慢,肾静脉、肝主、肝副静脉扩张、增粗,返流明显,右心房内血流进入右心室缓慢,用PIG导管行肺动脉造影示:双侧肺动脉主干扩张、增粗,局部呈囊状突起,分支血管近段陡然变细,远端分支纤细、减少,呈“剪枝征”。遂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给予口服西地那非,1片/d,1 w后患者胸闷、心慌、气短改善明显,6 min步行距离703 m,超声复查肺动脉压示:21 mmHg(1 mmHg=0.133 kpa),后因经济原因西地那非改为1片/2 d,同时加服贝前列素钠20 ug/d进行维持,胸闷、气短持续改善,活动耐量明显提高。

2 体会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是指原因不明的肺血管阻力不断升高,右心负荷不断加重逐渐引起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种恶性肺血管疾病。198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始IPAH注册研究,研究发现普通人发病率为1/100万~2/100万,多见于育龄妇女,平均患病年龄为36岁[1]。

IPAH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主要为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晕厥等,和肺血栓栓塞征、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相似,症状无特异性,加上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2]。据相关研究显示,很多已确诊的IPAH患者若未接受治疗,其平均生存期仅为3年。其中,不少患者是由于右心功能衰竭而死亡的。因此,尽早确诊,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IPAH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是一种排他性诊断,简单来讲就是要先排除全部继发性因素,本例患者病程长,表现为心慌、气短,活动耐量明显下降。既往有下肢水肿病史,心电图有ST段下移及T波低平,超声示室壁运动幅度减低,根据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等特点,误诊为心肌炎,后经测量肺动脉压力机行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通过该病例,在此也提醒临床医生,临床诊断时如遇下述表现患者时应想到IPAH的可能,及时做出有关检查明确诊断:①不明原因的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晕厥等,体健有P2亢进、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大、下肢水肿等;②动脉、血气分析示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③X线胸片/胸部CT示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扩张、右心扩大;④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⑤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正常。临床诊断室除了症状、体征等表现,也需要利用现代化设备作为重要辅助手段,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提高诊疗质量。

由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主要通过利尿、强心、抗凝、扩血管、氧疗等方法进行治疗。但要注意,重症IPAH患者一般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因此,要谨慎使用利尿剂与强心剂。临床上一般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减小肺动脉压,并增加右心室输出量。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显示,波生坦这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治疗IPAH的有效药。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活动耐量与心功能分级,而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3]。

参考文献:

[1]荆志成,王辰,程显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方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500-502.

[2]李娇,吴迪.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1,9(4):310-311.

[3]Gao Yuanming, Liu Shuang, Gu Hong. Clinical analysis of 39 cases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1,10 (1):60-62. 编辑/翟辰万

上一篇:工作场所暴力对实习护生专业态度的影响调查及... 下一篇:1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致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