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分析

时间:2022-08-14 10:19:35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因此,如何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使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浇筑施工技术分析,希望对今后相关工程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其与一般的混凝土相比,在体积方面较大,根据《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上,定义大体积混凝土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因而不仅结构厚度大,而且混凝土的使用量也大,尤其对施工的要求十分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以防裂缝的出现。本文笔者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就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来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地阐述。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因为温差造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类是出于混凝土内部的原因,土质内外温差大造成裂缝的出现,二类是由于其外部因素,因为混凝土结构的限制,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受到一定限制,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虽然强,但是其受拉力却很小,若温度太高超过受压力的承受范围,裂缝就会出现。裂缝的宽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存在的,因为它对房屋结构的强度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是耐久性会受到影响,所以还是要对其加强管理与重视。造成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水泥水化热

水泥遇水会产生化合反应,化合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但是由于结构断面的强度大,热气积在内部不易挥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温度不断堆积,内外温差不断增加。在一定单位时间内应为水化作用释放的热量与水泥品种关系大,浇筑完成后的三到五天是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的时间段,随后凝结聚集在表层的热量才能慢慢的散发。

(二)混凝土的收缩变化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水泥硬化大约要20%的水分,剩余的水会随着热量的释放而蒸发,剩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情况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然而水泥的种类、调配的比例、减水剂和掺合料的种类以及施工方法的选择都会对混凝土的收缩好坏造成影响。

(三)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外界温度对浇筑温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若气温下降,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就会加剧,则会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不良影响。温差会对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预防温度差过大造成裂缝。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 施工前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做好施工前的所有准备,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器具、材料以及技术准备。

(1)浇筑施工的器具主要有:平锹、混凝土地泵插入式振捣器、塔吊、尖锹、耙子、平板振捣器、白线、配电箱、铝合金刮尺、扫把以及水泵等。

(2)材料的准备:第一,使用中水化热或者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比如粉煤灰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同时水泥不应出现结块现象,满足工程质量标准,且有质量保证书和复验单。第二,在体积混凝土中,骨料所占的比例通常是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该选择表面没有弱包裹层、岩石弹模较低、级配良好以及线膨胀系数较小的骨料。所选用的砂子应该为中砂,其石子应该为大粒径的碎石或者卵石,砂子的含泥量不能大于 3%,石子的含泥量不能大于 1%。此外,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可以用适量的粉煤灰来代替水泥,粉煤灰含碱量和含硫量较小,烧失量较小,其需水量也较小,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便于施工的操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混凝土的水化热下降,其掺量通常在 15%~20%左右。第三,所采用的水质应该是不含有害物质的纯净水。

(3)技术准备: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事先和混凝土供应单位办理相应的预拌混凝土委托单以及相关的浇灌申请,其中委托单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方量、浇筑时间以及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等。第二,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对所有的机具进行检查,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专职技工,便于随时进行检修。第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确保水、照明以及电的正常运行,在施工现场中准备相应的人工振捣和搅拌工具,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临时停电停水,产生意外施工缝。

2.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优化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工程设计的强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其水化热,促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和易性,减少对水泥和水的用量。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置,关键在于降低水化热,这就要求在设计配合比的时候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且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添加适当的粉煤灰不仅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同时还能节约水泥,达到提高表层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3.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施工方案

(1)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浇筑手法为分层浇筑法和推移式连续浇筑。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施工缝,其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应该结合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振捣器的作用深度来明确,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铺摊厚度不能大于 600 mm,而在进行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应小于 400 mm。

(2)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单方水泥用量较少,需要另外添加粉煤灰等外加剂,同时混凝土搅拌时间也要适当地延长,其每槽的搅拌时间应该控制在30 min,准确地投放各种材料的量,派专人来投放粉煤灰或者其它类型的外加剂。

(3)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第一层浇筑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第二次浇筑之前,应该确保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没有初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层地连续浇筑,直到完工为止。同时在采取分层连续浇筑或者推移式连续浇筑时,其层间的间隔时间最好缩短,层间的间隔时间应比混凝土初凝时间要少,其中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以通过试验来确定。

(4)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的时候,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该结合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软弱混凝土表面层浇筑之前,应清除干净浮浆和其它的松动石子,并均匀地露出粗骨料;第二,在浇筑前层混凝土之前,应该用压力水把混凝土表面污垢清洗干净,确保混凝土的表面湿润且无积水;第三,在非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应该采取相应的接浆措施。此外,在使用这种浇筑法时,其建筑结构平面尺寸不能过大,从短边进行浇筑,沿着其长边逐渐推进。

(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保温法和保湿法。保温法主要是为了使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不会过快地散失,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梯度,避免其表面出现裂缝,从而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混凝土平均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大,避免出现贯穿裂缝。保湿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混凝土强度保持在潮湿的环境下,从而避免混凝土的表面脱水而出现干缩裂缝,便于水泥水化的顺利进行,增强混凝土抗拉伸的强度。此外,为了使混凝土具有适应的硬化条件,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早期因干缩发生裂缝现象,应该在浇筑混凝土结束后的 12h 内进行覆盖浇水。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和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控制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的施工特点,根据产生裂缝的原因,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在其萌芽阶段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添加适量的外加剂由此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司国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4).

[2]唐红,黄孝敏.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浅谈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上一篇:人工挖孔桩基础在工程实体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建筑遮阳节能设计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