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癌症患者的就医经历

时间:2022-08-14 09:22:58

一位癌症患者的就医经历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会诊中心,62岁的李大爷由大女儿陪着,从某市来到这里就诊。当李大爷的女儿向3位会诊的大夫询问如何治疗父亲的疾病时,会诊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

大夫们告诉李大爷,他还需要接受腹部CT和鼻咽部的核磁共振检查,此后才能确定最终的诊断方案。事实上,大夫们的一致结论是李大爷的病已经到了晚期,不论是什么治疗都已经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而现在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此前李大爷在家乡几家医院的治疗有很大关系。

2004年10月,李大爷左脸出现了一个指甲盖大的肿块,在某市一家号称以“肿瘤治疗”为特色的省内最大民营医院接受了切除手术。当时的主刀医生只是把李大爷的肿块一切了之,根本没有考虑进行病理检查。不明就里的李大爷自然认为切除了肿块就没事了。

2006年春节后,李大爷的右脸又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肿块,此后右脸严重浮肿,渐渐变成紫红色。李大爷认为是长了和上次一样的东西,治起来也简单,就没有马上去医院治疗。几个月过后,肿块越来越大,已经让他无法完全张开嘴,接踵而来的是经常性的头疼。这时,他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能报销,他!择了本企业下属的一家二级医院就诊。

这家医院的外科医生决定为李大爷做手术。手术开始后,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了。

“躺在手术台上,我的部分意识还是清醒的。只听见主刀的大夫说‘要做病理切片’,我想医生肯定发现了什么。”李大爷回忆说,“我心里开始有些不好的预感,觉得这病不那么简单。”

由于该院不具备做病理检查的条件,医生建议李大爷把病理切片送到某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去做,然而这家医院的病理科仍旧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为此,李大爷不得不让儿子把切片送到省内较大的一家肿瘤医院病理科。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李大爷偶然间发现自己的住院记录上被标上了字母“Ca”。

“我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看到这两个字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尽管心里已经有些准备,但是脑子还是蒙了。我心里特别迷茫,第一次手术时医生为什么没有给做病理检查呢?”李大爷说。

此后,李大爷被确诊为“涎腺癌”,在肿瘤医院拿到了化疗方案,并在他第二次做手术的那家医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化疗。

“孩子们都不放心我的病,一定要我来北京看看。女儿上网查询到肿瘤医院的头颈专家,这才找到屠规益教授。屠教授在几天前为我看诊后,建议今天由放射诊断科、外科和放疗科的3位大夫为我会诊。”李大爷说。

但是屠教授没有告诉他的是,之所以要为他进行会诊,是因为他的病已经发展到第四期,常规的手术和放、化疗对他已经意义不大了。屠教授说:“如果2004年第一次发现肿块时,医生就为李大爷做病理检查和全面身体检查,他的病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了。”

“现在基本上可以肯定他患的是涎腺癌,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颈部淋巴上。但是右脸的肿瘤并不像是原发的。我们现在怀疑癌细胞还转移到别处了,所以才安排他做腹部CT和鼻咽部核磁共振检查,希望可以给他出一个更科学的放疗方案。”为李大爷会诊的放射诊断科专家石木兰大夫惋惜地说道。

屠教授说,肿瘤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不能光靠外科。像李大爷这种情况,在早期最好是先进行放射治疗,而不是一开始就手术,因为肿瘤在低分化期手术是很难彻底切除的。即使切除了,复发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现在看来,李大爷接受的化疗也没有收到很好的疗效。因为化疗药物的使用和搭配都是很有学问的,用不好就会影响治疗,延误病情。在一般人看来很普通的肿瘤切除手术,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外科大夫都能很好完成的。基层医生在发现肿瘤患者后,最好建议他们到肿瘤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我不治了,咱们回家吧!”当李大爷听女儿说要等到下个星期才能做核磁共振,有些心烦意乱。“哪里的仪器还不是一样?回家做得了。”“爸,不行。如果这样咱们还来北京干什么?不就是为了看个好大夫,做个更全面的检查,拿到好的治疗方案吗?”女儿皱起眉头,努力劝说道。

最后,父女二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拿到进一步的放疗方案后就回家进行治疗。而此时,距离李大爷在家乡医院的手术和化疗还不到一个月。

上一篇:苗条女性易流产等 下一篇:血管嫁接,终结车祸后的“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