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方法让你心动

时间:2022-08-14 06:27:37

总有一种方法让你心动

【病 症】

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记叙顺序,导致行文平淡,影响表达效果。

【病文亮相】

站台上的身影

湖南益阳市二中 张思川

那年我十五岁,我怀着满腔的思念去探望爸爸。一下火车,我就拼命地搜索父亲的身影,那个让我日思夜念的身影。我知道,站台里最高大的身影一定是我父亲的。可是我没有找到父亲,最后我不得不自己提着沉重的行李去他住的地方。

他在家里。原来,他那天走错了地方,而下火车的人又太多,他在车站等了许久,又担心我来了进不了门,于是赶紧回来了。我全然不顾他的解释,朝他大吼大叫。父亲不再高大,他原来是如此的矮小。

半个月里,我不与他说一句话。他有时候怯怯地走近我,嗫嚅着期待与我说些什么,但是看到我那恨恨的眼神又走开了。他走开时,我的恨意又增加了一分。我与父亲间,筑起了高高的站台,父亲在这头,我在那头。半个月里,父亲不停地向我示好,竭力地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他那天的过失赎罪,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我喜欢穿的……我也在夜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悔过,但是一想到那天他的无能,他的不小心,他对我的“放心”,我的心又硬起来了。不再期待化解那块冰。

暑假结束了,我又要回到我的学校。父亲提前几天就开始了忙碌,为我的出行做准备。他把我的行李箱塞得满满的。我的泪水流了下来,我真想向前走一步。但是看到父亲过来,我的眼泪又止住了。父亲的胸前挂着我的零食,背上背着我的行李,就连肩膀上也扛着他为我买的东西,艰难地挪动着脚步走在前面,我空着双手跟在后面。父亲艰难地将行李扛上火车,全然不顾别人的大喊大叫。刹那间,我忽然想到了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而我的父亲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何其相似啊!父亲站在站台上,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大声对着窗外喊:“爸爸,我爱你!”车窗隔着,父亲是听不见的。不,父亲听见了。他也大声地对着我喊。我知道,那是在说:“女儿,路上小心。”

火车启动了,我拼命地朝父亲招手。父亲的背影越来越小。我相信,我下次来,一定会在这里看到父亲高大的身影。

【修改指导】

这类记叙材料,可谓寻常不过,然而当小作者将所有情节都集中在火车站的时候,内容也就有了出新的可能。火车站的站台,既是我和父亲一切事情发生的地方,也是促使我心灵变化的地方。在具体的写作中,作者又巧妙地把生活中的站台与心灵的站台链接起来,亦真亦幻,起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遗憾的是,文章虽有细节描绘,叙述也很通畅,但在记叙顺序上过于平淡,从“期待接站”到“接站失误”,从“女儿生气”到“父亲送站”,一览无余。修改时,你要想一想,能不能将“送站”那一感人场景放在开篇呢?那样或许会有下笔含情的效果。能不能将“接站失误”用插叙来引出呢?那样或许更利于表达“我”的愧疚之情。

【升格展示】

站台上的身影

湖南益阳市二中 张思川

火车启动了,我拼命地朝父亲招手。我相信,在这个站台上,下次一定会看到父亲高大的身影。

学校放暑假了,我怀着满腔的思念来探望爸爸。一下火车,我就拼命地搜索父亲的身影,那个让我日思夜念的身影。我知道,站台里最高大的身影,一定是我的父亲。可是站台上人流散尽,我也没有看到他。我提着沉重的行李,在那座城市转了一大圈,才找到他的居所。见面的那一瞬间,我全然不顾他的解释,大吼大叫了半天。

此时,在我眼里,父亲不再高大。那个陌生的站台,隔开了我和爸爸。

那几天,我不与他说一句话。有时候他怯怯地走近我,嗫嚅着,期待与我说些什么。当他看到我那恨恨的眼神悻悻走开时,我的恨意又增加了一分。我与父亲间,筑起了高高的站台,父亲在这头,我在那头。父亲不停地向我示好,竭力地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他那天的过失赎罪,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我喜欢穿的……我也在夜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过反思,但一想到他的无能,心又硬了起来。

暑假结束,我又要回学校去了。父亲提前几天就开始忙碌,他把我的行李箱塞得满满的,早上看一眼,晚上清一下,生怕落下什么。好几次,我的泪水差点流了下来,真想向前走一步。但看到父亲过来,我的眼泪又止住了。到前几天,我才弄清事情原委。原来那天凌晨四点,父亲就骑自行车赶到了车站,只是那车站太大,他走错了站台……

父亲走在前面,他的胸前挂着我的零食,背上背着我的行李,就连肩膀上也扛着为我买的东西。车站人太多,每一步挪动都那么艰难。父亲大汗淋漓,独自将行李扛上了火车,全然不顾别人的大喊大叫。刹那间,我忽然想起了《背影》。父亲的背影,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何其相似!站台上,父亲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的眼泪却暗暗地流了下来。

我大声对着窗外喊:“爸爸,我爱你!”车窗隔着,父亲是听不见的。不,父亲听见了。他也在大声地对着我喊着。我知道,他是在嘱咐:“女儿,路上小心。”

【简评】

真想不到,只是记叙顺序稍作调整,原本寻常的作文就有了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效果。探究其叙述亮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倒叙开篇,悬念诱人。升格文一改原文娓娓道来的毛病,将故事结尾放在开篇,不仅情感充沛,更使悬念顿生。读者不禁想问,为什么说“下次一定会看到父亲高大的身影”?正是这种悬念,让读者有了探究的欲望。

2.插叙生辉,铺垫有力。升格文并不直接交代父亲没有接到“我”的原因,而是在前半部分极力渲染自己的埋怨之情。就在读者也不禁担心之时,作者巧妙地插入了两个情节。先是插入没有接到“我”的原因,继而插入了《背影》,说“父亲的背影,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何其相似”。这样不仅化解了怨气,情节也因此一波三折。

【终极提示】

要“叙”得自然。

记叙的顺序有几种,并非每篇文章都要全部用到。有时,适当地用一种,文章便会顿然生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如用倒叙开篇,一定要顺乎思路,做好衔接转换,注意开篇与正文的对接,注意开篇与结尾的呼应,这样才能形成浑然一体的严谨结构。又如插叙,一定要服从主题的需要,情节的过渡、照应与衔接要力求自然,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上一篇:我家的各种“关系链” 下一篇:给害怕写作文的同学壮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