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

时间:2022-08-14 06:01:13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

摘 要 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合理安排质疑时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培养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处 。

关键词 质疑问难 激发兴趣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丰富个性,创新意识,完美人格的社会主人。要达到此目标,小学教学中就要注意保护孩子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特别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增强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结合实际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有材料的兴趣。”我想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应该从兴趣入手,鼓励学生敢问。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问,但开始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可笑的或是无关紧要的,但都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尽可能的满足,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第四小节时问:“看到古老的三叶虫为什么就说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怎么会变成喜马拉雅山?”显然这几个问题都比较深,是与课文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善于思考。在课上也很难给他们讲出有关的道理,即使讲了学生也很难听懂。为此,我对学生提出了表扬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有很多奥秘等待去挖掘发现 。看到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微笑,作为一名教师也深深的体味到了涌动在孩子内心深处的创新意识。

二、合理安排质疑时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培养质疑的习惯

培根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质疑时机,教给学生质疑方法,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质疑天地,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至关重要。

课前质疑很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高年级的课文前都有导读,学生通过预习,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提问找到文中的重难点,将疑问记在预习本上,将提出的问题与课文阅读联系,使教师明确学生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便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自学的能力。如教学《落花生》前学生在预习本上提出问题:“1.父亲为什么要和我谈花生的好处?2.花生有很多好处,他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显然第一个问题提的很有水平,反应可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应及时给予表扬也鼓励。而第二个问题显然没有好好读书,是从课后的习题抄来的,这时教师应给予教育和引导。

课中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如我教《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读题目后,问:“读了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想知道桂林的山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想知道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有的说:“如果我们去游桂林山水会有什么感受?”学生经过质疑很轻松的理清了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学文。经常这样引导,学生可以从教师发问中领悟到“从课题处质疑”的方法。如此训练下去,学生一定能够提高主动质疑的能力,养成良好地质疑习惯。

课中深入学习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词句、学习的难点、关键处、看似矛盾处、围绕课文的内容、写作特点等进行质疑。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针对文中写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这一块肉”,“想了想”这个细节向学生引疑发问:“读到这里,你觉得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要研究?”学生抓住“想了想”纷纷提问:“狐狸为什么想了想?他在想什么?”

课尾回顾延伸性质疑。这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论,对文章的各方面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回顾。学过《草船借箭》学生提出:“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课题为什么不用骗箭而用借箭呢?”“如果鲁肃把借箭的计划告诉了周瑜,诸葛亮还会有别的办法吗?”为此,我想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进行阅读,从中感悟人物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在训练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阶段性

根据主体性原则及阶段性原则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循序渐进。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着边际的问向和课文有关联的方面提问。中年级则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善问,高年级则提倡学生能够“提出疑难问题”。使学生明白不仅要敢问,还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二)层次性

就阅读而言,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分层分步引导学生质疑 ,如按“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品赏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围绕哪些内容进行质疑。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要关照学困生,鼓励中等生,让他们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不能整齐划一高难度的要求学生,使他们在提问的过程中有不同层次的相对提高。

(三)注意发挥教师的调控能力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调控能力,灵活进行处理。对于浅显易懂的在初读课文时解决。而对于那些有思考价值与文章重难点有关的问题,教师应经过梳理、释疑后留待精读时交流讨论解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会问才会有探索,会探索才会有创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教育需要创新,作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在阅读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笑声、充满成功,充满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我们教师也一定会被学生的故事感动着,被学生的童贞陶醉着,被学生的创新惊奇着。

上一篇: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成绩的方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3-4岁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