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贫困村的“三大蝶变”

时间:2022-08-14 05:46:12

信丰县贫困村的“三大蝶变”

信丰县万隆乡李庄村是多年的省级贫困村,山大沟深,民风彪悍。曾经,这个3200人的村只有一条通村的泥巴路,出行极其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粮食作物运不出,小孩上学要翻岭,男人讨不到媳妇”这首民谣是那里村民生活状况生动、形象的真实写照。

近日,笔者驱车沿着笔直、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来到了该村,只见村道已经硬化,土坯房改造点上新建的小洋楼整齐划一,田野里村民种的烟叶长势喜人、翠滴,每位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该村村支书吕述忠激动地说:“这都要衷心感谢党和政府扶贫移民、整村推进、发展产业等惠民、利民、富民的好政策,使我们这个贫困村发生了‘三大蝶变’!”

一是种上了“金叶子”,摘掉了“穷帽子”。要想富,先修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不久,万隆乡政府决定修通李庄村通组公路,推进烟叶产业发展。村民闻讯,男女老幼齐上阵,自发投工投劳。一条干群合力修建的水泥路很快就完工了。有了水泥路,村民陆续买了摩托车、货车,把烟叶运到20公里外的烟站,之前来回得走3个小时,如今只需1个小时。烟农李小荣从3年前开始种烟叶,现在种植面积已达60亩,年收益8万多元。修上了“致富路”,种上了“金叶子”,现在跟李小荣一样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的村民还真不少。

二是住上了新房子,娶上了“新娘子”。黄田小组曾是方圆几十里内有名的“光棍组”,山外的姑娘不愿来,本村的闺女往外“飞”,整个小组有近50名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不少汉子好不容易结了婚,却遭遇妻子“抛家弃子”外出不归。当年,村民叶石桥的儿子领着未婚妻回家,女方刚进村不久,对着村里的泥巴路望而却步,掉头就走,成为“半路新娘”。自从村里水泥路修好以及实施了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后,村民都盖起了新房子,情况就不同了,叶石桥的儿媳妇又主动回到了叶家,叶石桥如今已经抱上了孙子,经营了15年的副食品店也日益红火。他高兴地说:“以前一个月去乡里拉一次货,每次最多只能拉50斤。现在货车直接送货上门,进货更及时、品种更多、价格更便宜。”……如今,焕然一新的水泥路让村民生活劳作更加方便;崭新的新房子让村民居住更加舒适;娶回“新娘子”后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甜蜜,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是村里的“戏台子”搭起来了,村民生活的“乐子”多起来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加上精神娱乐文化的极度缺乏,以前的李庄是安静的,村民白天在田地里农忙,晚上早早熄灯睡觉。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开始向文化要欢乐了。李庄村在土坯房改造点搭建了文化大舞台,该村民俗“瑞狮引龙”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瑞狮引龙”中表演引龙人的叶钟礼说:“村民自筹资金举办了联欢晚会,压轴节目就是‘瑞狮引龙’,不少外地人慕名来观看,我们李庄村可是着实‘火’了一把,我们李庄可是‘隔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村民的舞台村民做主。现在,村民们或是自发地到舞台上唱唱歌、跳跳舞。或是每逢节假日等重要节日都有组织地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村民的“乐子”多起来了,村民玩牌的少了、说闲话的少了,李庄村的民风清醇起来了!

[作者简介]

袁明明,信丰县扶贫和移民办。

上一篇: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构建精彩英语课堂 下一篇:人有人性,瓜有瓜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