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14 05:34:25

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摘 要: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新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教育学者和教师开始推崇体验、参与、实践和操作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小学英语;师生互动;学习兴趣

一、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只有在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便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学习的,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

例如,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的第一课“Hello!”是学生接触英语课程的第一课,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格外重视英语课程的第一课,尽最大努力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因为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将会直接影响对这一课程的喜好。而热情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则是留下良好印象的重要手段。因为是英语学科,教师在第一节课中除了自我介绍外,还可以以“给学生起英文名字”为由与幼儿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用新起的英文名字相互打招呼,如:“Hello,Mary”“Hello Colin”等,在一节英语课上为学生赋予一个新名字,这本身就会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再加上,英语式的打招呼更会让学生因掌握到新技能而兴奋。

二、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媒介,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师生互动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将英语知识分成若干部分,将其循序渐进地渗透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 在这样步步深入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点,这便是师生互动与教师单独讲授教学方式的最大差别所在。

例如,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1“what is your farther”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家庭成员的职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准备一张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学生先猜一猜照片上的人“What is your...?”并且“What is she or he?”教师将自己的生活与学生分享的行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三、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为听者和说者,或是教师说的时候学生认真倾听,或是学生说的同时教师耐心倾听,抑或是学生说的同时同学耐心倾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相对自由的、充满生机的英语环境下,听与说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例如,上面提到的“What is your...?”和“what is she or he?”这两个问题的提问者不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同样回答者既可以是学生,又可以是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地担当提问者,迫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回答的地位上,而上述教师首先作为被提问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的说和听都更为认真。

四、师生互动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师生互动中蕴含着多层交流关系,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流、教师与学习内容的交流等,在这个较为复杂的交流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内容的牵引下,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不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能力以及自信心等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英语教学能力、处理教学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交流的能力等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

例如,同样是上面那个问题“What is she or he?”即“他是做什么的?”如果教师作为回答者,教师就会在预设的职业中回答学生,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和教师掌握的职业名称是固定的,这种学习虽易受控制,但学习空间相对缩小。如果学生作为回答者,这样生成空间将会扩大,由于世界上的职业有很多种,学生家庭成员的职业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职业教师与学生因为陌生而不会用英语表达,这样教师通过翻阅词典,学生和教师就会获得预设以外的知识。

综上所述,师幼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而且也符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迎合了当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地位不平等的教学观念,一改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站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使整个英语课堂变得自由愉悦,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袁美花.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小学),2010(7).

[2]田玉霞.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上),2015(11).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下一篇:关于如何将“抽象”的初中化学课堂“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