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爱心暖人

时间:2022-08-14 05:14:37

春风化雨 爱心暖人

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学生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于和风细雨的润物无声中默化出来的。从古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 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理解、宽容”的基础上,离开了“爱”,一切的成功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平等待生 获得尊严

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种感情,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不是为了所谓的“亲切教育”而“强颜欢笑”,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应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作为人师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令学生由衷地敬重而非诚惶诚恐的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老师犯错和学生“同罪”,平等待生,获得尊严。 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

二、走进心灵 理解学生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相容。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要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只有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你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在你眼中的种种所谓“不可饶恕”的事。当学生大汗淋漓地跑到教室门口喊声“报告”而遭到斥责时,那张欲言又止的嘴在告诉我们――他需要理解;当学生之间打架斗殴你不分青红皂白将他们一顿臭骂并说要通知家长时,那个冲出办公室大门的倔强的背影在告诉我们――他需要理解;当他由一个聪明上进的优等生变成一个懒散松懈的后进生时,他那双无助、忧伤的眼神分明告诉你――他的家庭正遭受着极大的变故,他正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有缘由,而我们教师所欠缺的,正是找寻缘由的耐心和毅力。一位名人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座宝库。”能否挖掘出这座深埋地下的宝库中的财富,关键就看挖掘者的耐心和毅力了。每一个人民教师,充当的就是挖掘者的角色。如果我们能耐心地听取学生的辩解,细致地帮他们分析行为的对错,平等地坐在他对面探讨人生的目标,那么“理解”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三、真诚引导 宽容学生

作为真诚的爱心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有了理解,我们就多了一份宽容。宽容,既是作为教师应有的美德,也是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的关键。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整天面对着十七八的学生,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品尝过。随着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理念。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若大的胸怀。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假如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开始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由此我就想,这些学生不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吗?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或轻或重的错误,而有些老师和家长,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就像一首小诗所说的: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 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还有什么比尊重、理解、宽容更让人欢欣鼓舞呢?爱,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间之难的觉醒,是对人类的信心,是寂寞冬夜里飘然而来的春风,让我们在教育生涯中多吹一些这样的春风吧!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山县高级中学)

上一篇:情感教育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课堂 下一篇:中学女篮快攻训练中如何贯穿“准、快、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