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藩篱 让学生自由作文

时间:2022-08-14 05:07:47

冲破藩篱 让学生自由作文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让学生能够有兴趣,又能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作文教学的研究重点。文章通过笔者的理论学习和在工作中的研究实践,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思路和做饭,让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有据可循。首先,通过开渠导“源”,为自由习作引进潺潺活水,让学生有充分的写作素材;其次,拓思导“路”,为自由习作构筑绿色通道,让学生不在局限于老师或者课本的种种规范,能够围绕本来的训练重点,而写出自己想写的;再三,教师还应该赏评导“改”,为自由习作增添亮丽风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自由;积累;选材;评析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40-01

在两年多的工作中,我一直在研究如何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在摸索中,我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还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事实上,如果不加指导而让学生自由地写,实际上增加了取材、构思的难度,学生往往茫茫然。在自由习作实验中,我充分拓展教学时空,实施有效指导,适时为自由习作导“源”、导“路”、导“改”,春风化雨般地滋润自由习作田园,使自由习作越“走”越好。

一、开渠导“源”――为自由习作引进潺潺活水

常言道:“厚积薄发”,唯有丰富的积累,自由习作时才能文思如涌,解决“无米之炊”。积累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训练学生养成观察、阅读的习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日记、读书笔记、小练笔等形式进行积累和内化。我们努力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扩大信息接受量,将“自由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习作资源引进我们的自由习作教学中来。

(一)给学生一个丰富的天地,积累素材

1.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⑴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丰富多彩,是学生习作永不枯竭的沃土,学生一天有6-8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有老师,有同学,有许多趣事,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事事皆素材,时时为契机,处处有学问。关键是老师有一双慧眼,也给学生一双慧眼。因此,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让他们跟小鸟弟弟谈心,和柳树爷爷拉家常,到嫦娥姐姐家做客……学生把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中出现的丰富多彩并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成为同学们自由习作的源头、活水。

2.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尽情游戏。自由习作与经验密切关联,对于学生来说,酸甜苦辣皆有营养,喜怒哀乐都是文章。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自身独特的经历往往能够令他的作文也别具一格。⑵我们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和游戏,参与墙报、办展览、编报刊,进行调查、采访,开展环境保护,科普宣传、举办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画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文娱表演活动、主题中队会、猜字游戏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我们及时训练学生把动手操作的过程、特点记录下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由习作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习作兴趣也会随之浓厚起来。

(二)还孩子一片读书的绿荫,积累语言。首先,从阅读教学中吸取。每一篇课文中总有新词新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上,并熟读成诵,融合贯通。其次,从课余生活中获取。我们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刊,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如读报,听广播,看电视等等,开阔视野,激发想象,获取知识,增加新鲜语汇。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倡他们互相借阅手中的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让他们在多向多边活动中感受名著魅力,汲取语言精华,丰富文学素养。这种书香浓浓、书声琅琅的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把读书当作是一种“需要”,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自觉行为。

二、拓思导“路”――为自由习作构筑绿色通道

学生有了鲜活而又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并不是一定能写出富有个性的自由习作,只是提供一种基础和可能。引得活水要肥“耕田”,还要教师恰到好处地发挥启发、引导、鼓励、帮助作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课程标准语),成为学生自由习作上“画龙点睛”的合作伙伴,点爆学生的表达欲望,成为形成和发展学生语言个性的自由体操。

(一)凭借生活巧选材 。首先,选材自由化。自由的状态不仅是生产佳作的途径,而且能使习作无比快乐。自由习作的快乐首先是心灵的快乐,使学生都能够乐于“倾吐”。我们不出具体或统一的题目,而是根据习作大致范围,引导学生在写作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符合内在需要的内容写。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其次,选材生活化。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表象。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把生活和习作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熟悉的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疏通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学生的习作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如涌。

(二)敞开心扉乐表达。通过开拓思路、自主选材的过程,学生已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表达的欲望。这时教师的引导主要在于开启学生心扉,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习作,放任思维,天马行空。我们只花很短的时间提示习作要求(突出训练重点),在学生思维“卡壳”处适时地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能尽快进入习作的自由王国,能够意到笔随,充分享受习作自由与乐趣。让他们的真情在自己的作文里自由流淌,让习作成为他心灵的港湾,成为他倾诉表达的自由乐园。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温娟.写作素材从何而来[J].小学语文教学,2003(305)

[3]李守仁.儿童早期写作行为心理探微[J].小学语文教学2003.

上一篇:发挥优势 告别误区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综合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