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幸福人生

时间:2022-08-14 03:03:50

[摘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规范和反复纠正中形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温暖的言辞,可能比严厉的说教更有效。为此,教师可通过注重言传身教,规范坐立行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心品困儿童,助其走出困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能养成习惯,习惯能决定品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养成成为一种习惯,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在学生小小的心灵中播撒下良好习惯的种子,一定能帮助他们收获幸福的人生。

[P键字]习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循序渐进

我曾在百度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心灵上的触动很大。彭州一名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的7年中,不断练习散打,就为了报复老师。在此期间,他把所有生活上、工作上的不如意都归结到这位老师的教育上。他曾经多次去学校,提着钢管和菜刀追打老师,最后一次他劫持了两名学生,要求学校交出这位老师,并要求这位老师当面公开道歉,直到警方当场抓获他时,他还是表达恨透了这位老师的想法。但最后,这名学生对前来看望他的这位老师道了歉。一场困扰了双方七年的仇恨坚冰随着两人的三次拥抱而消融。

事后,这位老师说,原以为教育孩子并没有错,是出于师德。现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当初对这名学生的处理方式太简单,才导致让学生背负如此重的心灵包袱。他说:“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一定会用更温暖的方式对待他。”其实这件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触动都是深刻的。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学生在轻松的心境下前行。

一、注重言传身教,规范坐立行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于从小的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规范中才能形成。小学生多数坐不住凳子,上课时有时不停地扭动,针对这种情况,我想了一个养成规范坐姿的办法。当学生上课了还不能坐好时,我会拍手用肢体语言告诉学生应该坐好。学生马上就会接:“坐好,有礼貌,我是好孩子。”好孩子,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谁都愿意当好孩子,所以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并快速去坐好。班上最坐不住的学生子成,刚开始觉得好玩,减少了扭动的次数,但是不一会儿,他就坐不住了。我问他:“你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他很坚定地说:“我是好孩子。”我马上说:“对啊,老师也这么认为,那么你能做到上课不溜号、不乱动、认真听讲吗?”他点点头,我马上表扬他是个好孩子,他也就不好意思来回乱动,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尤其是学生说“我是好孩子”的时候,他的声音最大。

写字读书的姿势尤为重要,可是多数学生不能规范自己的写字读书姿势,所以当我看到学生坐不好时,我会拍手说:“肩平,足安。”学生立刻矫正姿势并说:“我是好孩子。”他们认为这样既能保持良好坐姿,又能在提示中骄傲地告诉其他同学:“我坐好了,我是好孩子。”

学校里有教师的督促,在家里又如何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通过建立微信班级群,向家长传达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或者发一段学生上课、写字或者下课时的视频,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做到在家里也时刻提醒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家校的合作与沟通。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改掉一个坏习惯也不是一次就能奏效的事,都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比如培养学生“文明入校,规范行走”不乱跑的习惯,“右侧成行、轻声慢步”上下楼梯的习惯,见到垃圾及时伸手去捡的习惯,使用礼貌用语对话的习惯等都不是一日之功,一定是经过不断巩固“正确的”和纠正“不正确的”的训练过程。成功和失败都源于学生所养成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有规律地生活,这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为此,教师要把培养好习惯和矫正坏习惯相结合,通过矫枉过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受益一生。同时,要求家长做到按时督促孩子起床、洗漱、上学,按时活动、学习和睡觉,最好帮孩子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规定在具体的时间内做具体的事情,从而有序地安排生活,逐步形成规律。

二、关心品困儿童,助其走出困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将其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我班有个叫小森的男孩,就像无人能约束的小马,上学期没有一天能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还影响别人,学习成绩差;他还故意气老师,带动其他不爱完成作业的孩子一起对抗老师。其实他以前不这样,而是这学期开始的。以前他是一个聪明、好动、偶尔不写作业,但成绩中等的孩子。我用尽了方法,但是没有效果。为了弄清“管不了”的原因,我专门走访了小森家。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森是个单亲的孩子,他的母亲三次离异,从小把他交给他二娘抚养。这学期他二娘由于身体不好,把他送回到了母亲身边,而此时的母亲刚刚生下了第三个孩子,根本无暇去管他。他在这个新家里找不到那种完整的爱,无人管,天天随意玩,久而久之变得厌学和叛逆。

找到了原因所在,我决定先从他母亲入手。我先和他母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长谈,但是我发现他母亲根本不在意小森,找出种种理由,虽然承诺以后多关心孩子,但说了却不做。经过一段时间,小森没有任何改变,但是我没有放弃,又多次做他母亲工作,并深入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经过多次沟通,终于感化了他母亲,我和他母亲达成了共识,要多鼓励、关爱小森,一定要帮助小森走出现在的状态。通过多方努力,这学期小森开始写作业了,虽然偶尔还是说忘带了,但是明显比以往有进步。上课小动作少了,和老师说话也有礼貌了,对学习有了信心。同时,在学习中我给小森以充分的肯定和鞭策。孩子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有苦也有乐,所以当他自觉性比较好的时候,应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其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到受到教师的重视;当小森自觉性比较差的时候,我就严肃地批评、帮助他,使其改正缺点,张扬个性、奋发向上。

前几天,小森的母亲来接他,我发自内心地对她说:“小森最近真不错,作业能及时完成,虽然数量上有时会少一点,但是上课时能积极发言,也能坐住凳子听课了,真是改变了很多。”我看到他母亲的眼里含着泪水,忍着没掉下来,可以看出她这是高兴的泪。温情的教育,我们得到的是家长的真心感谢,换来的是孩子灿烂的笑脸;成功的教育,我们得到的是自己真情的感悟,换来的是班级工作的改进。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同时也让我回味了教育学生的点点滴滴的真情感受。通过这个案例,我感受到家长不喜欢一见到老师,就听到老师对孩子的指责和批评,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先是肯定、鼓励,然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不足,这样家长更容易接受,也乐于配合你的工作。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小学生年龄小,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对一个人的品质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教师,在学生小小的心灵中播撒下良好习惯的种子,会帮助他们收获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广西桉树种植区土壤条件及其可持续开发的思考 下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