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4 02:47:06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行政事业的开支逐年增加,相应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该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目前的状况。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092-02

当前,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事业单位的市场性明显增强。而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在科学分析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目前的状况,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涵及特点

1.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是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科教、卫生等方面的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标的社会组织或服务型机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关于经费的筹集、运用、监管等事项。主要内容包括:收入监管、支出监管、资产监管、负债监管、专用基金监管等。

1.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第一是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内容,要体现国家在财政方面的方针政策,其收支情况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

第二是具有服务性。事业单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国家经济、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果服务欠缺,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并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社会越进步,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服务功能的服务性要求就越高。

第三是资金来源广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金来源的渠道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政府的财政补助、经营性收入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等。资金来源的广泛性也加大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难度,为此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第四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是为了国家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所追求的是社会公益性,这主要是由国家的性质、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决定的。

2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 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现有的科目预算模式属于粗放型,存在预算条目不清晰、预算编制凌乱、预算调整过于频繁等问题;预算模式陈旧,预算的透明性差,预算编制混乱,预算批复不及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预算支出审批不严格,易出现支出范围的扩大,造成资金的浪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没有专门的团队进行预算的设计、实施、监管及评价,预算的编制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预算程序过于简单,容易造成预算的低效率和缺乏合理性。

2.2 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意识

一些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不足。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细则,对于差旅费及招待费等支出采取公款报销制度,致使财务的监管止于形式。甚至有些领导挪用公款,使得大量公款外流。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不健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内部审计功能。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财务的控制缺乏重视,基本没有起到监督作用,造成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严重失控。

2.3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的从业会计有些并不是会计专业毕业,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使是科班出身,许多人也并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没有从业资格。有些部门的会计人员比较复杂,许多是由其他岗位的非会计人员兼职,还有些甚至是本单位在职人员的家属或者朋友,因此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配套的设施更新换代速度比较慢,先进的管理系统得不到普及。

2.4 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损耗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不到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难以及时更新,因此在最终的财务报表中会出现资产虚高的问题。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界定比较模糊。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规范性、完善性,甚至有些会计核算并没有完全按照会计核算标准进行,从而会导致在资产核算时存在错误信息,导致一些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量流失。

2.5 管理体制有待于完善

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不会担心亏损问题,即使资金出现断层,也是由国家埋单,这就使得一些事业单位疏于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动力不足的问题,管理体制存在漏洞。预算的落实与预算的设计存在偏差,容易滋生腐败。

3 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3.1 事业单位应对财务管理领导及其会计人员及加强培训

任何部门的领导都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事业单位的领导要认真学习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增强领导的财务管理能力。针对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的问题,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要制订全面的计划,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法》,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财务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步骤。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强化会计人员对组织内部的纪律观念和理解能力。培养会计人员的协助能力,提高其与领导、同事以及有关部门人员的沟通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加大对审计部门的财政投入,更新审计部门的办公系统,并开展相应的培训,增强会计人员业务能力,提高会计人员操作技能,帮助会计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2 增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的监控意识

强化领导的监控能力,使领导认识到实施财务内部监控的必要性,充分发挥其领导职能,增强领导的感召力,领导与会计人员共同进步。逐渐建立并健全会计制度,保证各部门和会计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制定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使监管工作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强化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内部监控意识,加强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完善财务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定期开展监督工作。借助计算机实现自动的监控功能,简化会计人员的工作,节约人力,增强监控的可靠性。

3.3 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

逐步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管职能,逐渐向管理型过渡。完善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这些人员的监督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协调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会计人员应该树立服务人民的理念,严格遵守相关纪律法规,尽职尽责。建立会计人员绩效奖励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4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的预算管理

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实时监督财务支出情况。规范预算制定的过程,重视预算监控,建立预警机制,尽量避免预算超支情况的发生。预算报表要由领导及时审批,根据审批结果进行合理的修改。强化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将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记入事业单位年终目标管理的考核范畴。建立健全预算监管体制,并招聘专员负责经费的监督,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事业单位经费的利用效率。

3.5 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体现适应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尽量避免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出现违纪行为。加强对财务管理薄弱环节的控制,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定期核算现有资产,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编制具体的财务预算时,应该统一规划,提高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结 论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对于其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存在消极作用,因此,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提高制度保障。并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全的新水平, 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应有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春丽.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09(3):50-53.

[2]徐晓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2010(9):64-66.

[3]杨杏敏.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赵翠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6):13-17.

[5]黄丽娟.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N].大众数字报,2012-03-02.

上一篇:关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制度改革问题... 下一篇:完善我国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