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 还孩子自由快乐童年

时间:2022-08-14 12:26:25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 还孩子自由快乐童年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好基础练习、形成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达标性练习及拓展性练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达成,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帮助学生从汹涌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在自由快乐的课外生活中成长。

“童年无趣味,人生无快乐。”在现今“唯分数”论的教育境况下,有些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只讲“练”不讲“效”,严重摧残了孩子的童心,扼杀了孩子的童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时,如能根据教学环节设计出优效的课堂练习,这既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更有助于让学生从低效、无趣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一、准备性练习重迁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彼此之间联系十分紧密,每项新知往往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可谓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因此,在教学新知前,如果我们设计好迁移铺垫性练习,将对学生学习新知具有积极意义。

二、形成性练习重建构

知识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知识的汲取与形成需要一个成型过程,模仿是儿童探求知识的开始。在知识的初步形成阶段,笔者认为,不宜出现具有思维梯度的习题。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设计出与例题结构相似的习题,建模立构,让学生在练习中达到知识渗透。

如,在教学分数乘以整数应用题时,例题是: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笔者在教学例题后,出示了这样与例题结构相同的4道习题:(1)果园里有桃树150棵,苹果树比桃树多1/3,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2)果园里有桃树150棵,苹果树比桃树少1/3,苹果树比桃树少多少棵?(3)农场里养牛200头,猪比牛多2/5,猪比牛多多少头?(4)农场里养牛200头,猪比牛少2/5,猪比牛少多少头?

通过这四道结构相似的习题练习,学生不但能够逐步厘清新知的逻辑结构,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的进一步理解。

三、内化性练习重梯度

新课标指出:“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能力与知识内化的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巩固内化性练习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出富有思维梯度的习题。

如,在教学《圆形面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习题:(1)一个圆形花坛,半径长3米,这个圆形花坛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基础练习)(2)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6米,这个圆形花坛是多少平方米?(变式练习)(3)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综合练习)(4)一个圆形花坛,半径长3米,如果在这个圆里栽植成正方形的黄杨树,这个正方形面积最大是多少?(提高练习)

通过这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四道题,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不但新知得到了巩固内化,学生思维也得到了有效训练,且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四、达标性练习重融通

达标检测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识达成的重要环节。课时达标检测性习题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所应考查的知识点要全,覆盖面要广,题量要少而精,题型要多样且灵活多变。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度要适中,要有梯度和区分度,既要注重当堂所学的知识,也要注重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整理,知识迁徙,做到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

五、拓展性练习重求异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利用儿童猎奇求异的思维特征,教师应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设计出一些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整、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拓展延伸练习题,为学生创造探究求异的题型条件,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进入思维求异状态,从而充分调动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式所禁锢、所束缚。

上一篇: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 全力推进省级改革发展示范...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捕捉图文应用题中的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