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的语用原则与功能分析

时间:2022-08-14 12:21:55

委婉语的语用原则与功能分析

一、委婉语的语用原则

1.委婉语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英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对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作了大量的研究。他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他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将这个原则归纳为四个准则:(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所说的话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要简练,井井有条。然而,在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说话人往往违反这个合作原则,以达到某种目的和效果,在委婉语的运用中尤其是这样。

违反“量”的准则。很多委婉语往往违反量的准则,用一些不确定、含糊的词语扩大交谈的信息范围,从而达到说话人的目的。比如,把一个未婚先孕的女孩描述为:She has an accident;教师对学生家长不说他的儿子笨,却说:He is rather slow。有些委婉语利用词头字母来减少交谈的信息量,如“SOB”代替“son of a bitch”等。

违反“质”的准则。就“死亡”的委婉语而言,有很多就属于这类。比如英文中to be brought to one's last home(本义为:被送回老家去);to go to one's re ward(本义为:得到报偿);to have gone to a better place(本义为:到一个更美丽的地方去了);He/She is not coming home(医院用语,本义为:他或她不回家了);中文里也有“去了”、“不在了”等等。说话人出于对听话人或死者的尊重故意违反“质”的准则而不直接说出“死亡”一词。

违反关系准则。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说话人故意采用一些与谈话主题不相关的词语或表达形式,迂回地、间接地涉及话题。如把罪犯说成是a guest of the law(法律的客人);把垃圾工描述为sanitary engineers(公共卫生工程师),中文称之为“马路天使”;把偷盗说成是to need help in learning to respect the property rights of others(在学会尊重他人财产权方面需要帮助)等,这些委婉语似乎与原来的话题毫无关系。

违反方式准则。说话人在谈到比较敏感的事物时,使用的多数委婉语都故意含混不清,如 “癌症” 被说成是growth(生长物);“私生子”是irregular child(非正规子女)或love child(爱情之子)等等。

2.委婉语与利奇的礼貌原则。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把礼貌原则划分为六大类:

⑴.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的人的观点:①尽量少让别人吃亏。②尽量多使别人受益。

⑵.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①尽量少使自己得益;②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⑶.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①尽量少贬低别人;②尽量多赞誉别人。

⑷.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①尽量少赞誉自己;②尽量多对贬低自己。

⑸.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①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②尽量增加双方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以上这些准则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都应遵守的礼貌原则,而且在委婉语运用的场合尤其如此。主要是遵循了礼貌原则的“得体”和“赞誉”准则。这些委婉语违反了合作原则的关系准则,但却符合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和“同情”准则。这就减少了双方观点相悖和避免了双方感情上的对立。

3.委婉语的运用与“面子”概论。在中国,“面子”(face)主要是指人在社会中具有的某种相应的身份地位的社会价值。从50年代,“面子”这个现象就受到西方社会学家的重视并开始研究。布朗(P. Brown)和列文森(S. Levinson)把面子分为两种,即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前者意为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后者指不希望别人强加给自己,即自己的行为不受到别人的障碍。戈夫曼(Erving Goffman)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无论说话人是维护积极面子还是消极面子,他都本着礼貌的原则,或求得听话人的赞同和喜爱,或尊重听话人的面子。例如:

A: 老师,请问我的论文写得如何?B1:你的论文写得很糟糕。B2:你的论文有些可商榷的地方。

如果老师用答语B1的话,学生就会感觉下不了台,很丢面子。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他不断进步,老师利用礼貌的策略,与学生沟通思想,运用较为委婉的、易于接受的言辞和表达形式B2。

委婉语恰如其分的运用是一个人教养和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趋于进步、文明的象征。从语用学的观点看,委婉语的运用是说话人为沟通思想、消除对立、减少冲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语用手段。在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这种特定的话语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

二、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避讳功能。可以说,最初的委婉语是因禁忌回避的需要而产生的,与“语言的灵物崇拜”有关。“语言的灵物崇拜”赋予了语言赐福的神奇魔力。由于害怕降祸,有些事物或现象遭到了禁忌。用来指称这些事物和现象的词语同样不能被提及。但是在交际中有时又必须表达这些内容,于是人们创造了一种代用品―委婉语来解决这个矛盾。

英汉语言中的名讳之说便来源于此。如:英国人多半信奉基督教,认为其教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有关的词语也被看作是神圣的,教徒不可以轻易地提及上帝或上帝的名字。通常上帝(God) 和耶酥(Jesus) 都需要说成Gosh, Golly, The Lord of Lords 或The king of Kings等等。一些能够引发宗教联想的词语,如God (天啦!) 改为Egad; God blind me (哎呀,糟了!)改为Gorblimey。英语中还有些奇特的地名,如Great Heck(大地狱), Little Heck (小地狱), 其中heck为hell的委婉语。

宗教对英语的影响源远流长,因此对语言的避讳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在长达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国,名讳主要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2礼貌功能。语言之所以存在曲折含蓄、转弯抹角的现象,有时是出于礼貌的要求。比如,在人们的言谈中,疾病、伤残等方面的词语不可能完全回避。但为了不刺激遭遇者,人们往往闪烁其辞。

对一些疾病的名称,英语中医生借用多数人看不懂的拉丁语的缩写形式,如“肺结核”成为TB;“性病”成为VD;“癌症”成为Ca。汉语中,身体有病称为“欠安”;轻度病症称为“小恙”;癌症称为“不治之症”;性病称为“梅毒”。对于“残疾人”,英语中则称为special man ;“耳聋”被称为hard of hearing;“残疾学生”被称为special students。汉语中“残废”往往称为“残疾”;“傻”称为“弱智”;“瞎”称为“盲”;“聋”称为“耳背”。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直言的刺激和伤害,表现出适当的礼貌,体现了语言文化高度发达的英汉民族以善待人、不歧视弱小的共性。

3避俗功能。基于人类共同的荣辱观,羞耻感和避俗求雅的心理,英汉两种语言中对不洁、不雅之事都采取了回避和委婉的方式。比如,对于“上厕所”,英语中常用go to the washroom(去洗手间)、do one's needs(做要做的事情)、wash one's hands(洗手)、because nature calls(本性的召唤)等等。女性则多用fix one's face(修饰面部)、powder one's nose(给鼻子抹粉)等。汉语中相应的说法有“解手"(解大手,解小手)、“到1号去”和“上洗手间”等。

4掩饰功能。委婉语的另一主要功能是用来回避直接传递和接受的尴尬,掩饰说话人不愿意或不好说直说的事物。

英美社会高度发达,贫富悬殊极为明显,社会地位观念非常敏感。为避免冒犯他人,比如在飞机上,second class(二等舱)被称为economy class(经济舱)。在工商界,small一词常用compact或者limited来代替。如美国生产的小型和微型汽车被称为compact cars(精巧汽车)和sub-compact cars(超精巧汽车)。而汉语中对“小汽车”中的“小”字并不那么忌讳。拥有一辆小型或超小型汽车,反而是一种荣耀。当代英语中,poor(穷)一词的替代词更是层出不穷。如disadvantaged, negatively, privileged, deprived, underprivileged等。在中国,曾有过“越穷越光荣”的年代,虽然现在脱贫致富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对“穷”仍不忌讳。

5褒扬功能。近年来,英汉两种语言中关于职业称谓的委婉说法用得越来越多。如英语中有些职业或工作不再叫jobs(指一般性工作),而称professions(多指从事脑力劳动或受过训练的职业);佣人被称为domestic help, day help;看门人或管理人被称为custodian或superintendent;理发师被称为cosmetologist;垃圾工人被称为sanitary engineer。在中国的现代社会,扫街的被称为“清洁工”;跟班、听差、跑堂被称为“服务生”;伙夫、大师傅被称为“厨师”。这些称谓的变化表明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在这些国家已不再受严重歧视,显示了人们对过去地位较低的行业的认可和美化意义。

三、结束语

通过委婉语的语用原则和五大语用功能的试探性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委婉语都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而且都既属于语言现象又属于文化现象,虽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委婉语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但语用功能却大致相同,都是用令人愉快的、委婉曲折的话语来表达生活中那些令人恐惧、令人尴尬、遭人厌恶、惹人不快的事物。

魏兴才:四川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词汇自主学习模式 下一篇:论英译汉中的英语“留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