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14 11:28:02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总结,从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出发,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地分析;最后,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对于丰富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理论,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帮助中小企业通过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融资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34-02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概述

(一)融资风险的概念

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融资结构的变化以及借款偿还方式及期限的不同,而导致的企业降低或丧失偿债能力。企业融资方式不同,其偿债压力不同,所承受的融资风险也不一样,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一个合理的融资结构,并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尽可能地规避融资风险。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信用评级机构、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相关者、参与者,它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较大,所以来自他们的风险,基本构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风险。

(一)来自政府的风险

1.对外交往方面所产生的风险。政府对外政治经济主张的变化,外交摩擦、对外战争等因素,有可能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恶化引起中小企业偿付能力削弱。

2.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变化带来的融资风险。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金融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在具体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时,可能对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根据政策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及时的调整,这种影响将进而转化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

3.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企业融资本质上是产权制度的创新,需要国家通过立法划分产权界限,维护产权收益,但是我国当前的政策法规基本都是按照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制定的,相应的基本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对中小企业的统一规范,因此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

(二)来自银行的风险

1.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结果不合理,经营透明度低,不能向银行提供合理的财务报表。

2.银行贷款利率提高所引起的风险。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偿债压力,企业无法偿还过高利率的贷款,从而促进引发其偿债难的可能性。

3.银行办事效率低引起的风险。银行办理贷款程序繁琐或办事效率不高,不能及时将贷款发放给企业进行使用,致使企业不能及时正常运用贷款,从而蒙受损失,导致企业偿付能力F降。

4.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道德法律意识差。银行经营管理者,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利用自己的职权谋求利益,向企业“吃、拿、卡、要”,间接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或者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串通一气,不加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恶意侵占银行信贷资金,导致贷款无法正常收回,从而带来风险。

(三)来自担保公司的风险

我国如今面临着担保公司数量少、担保资金不足、资金来源以政府出资为主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在实际运营中,还会出现以下风险:一、担保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或出现担保资金不足的情形,导致银行担保贷款不能收回。二、担保程序繁琐,贻误担保贷款发放时间,造成经济损失,导致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而且,银行往往不认同效益一般的企业担保资格,这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

(四)信用评级所带来的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融资资格、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在间接融资方面,商业银行把企业的评级作为贷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直接融资方面,无论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还是进行股权的再融资,多与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密切相关。信用等级高,投资者的风险小、投资信息足,企业融资成为可能。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一方面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机构不健全,对中小企业的评级结果往往偏低。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实力弱,负担不起国内外权威评级机构的费用。同时一些评估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忽视国家法律法规,有意出具虚假内容的评估报告也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风险。

(五)来自中小企业内部的风险

1.管理风险。我国中小企业虽然经营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也相对迅速,但是与具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验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都是不规范的。其经营管理的质量不高,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上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制度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信息不透明,使得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时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缺乏足够的信任。

2.市场竞争方面的风险。中小企业虽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但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市场中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的不断变化,势必会影响企业预期收入实现。规避风险手段单一,缺乏竞争力,最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冲击。同时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情况,使向其发放贷款的银行贷款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3.管理人员素质、职业技能不高。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信息披露不充分,诚信不足等几乎是普遍现象。在管理人员素质方面,有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核算混乱,有的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甚至有的财会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使得银行等融资机构对其信用降低,从而构成了融资风险。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的变化趋势也缺乏预见性,有时候会盲目跟风,因此产品的研发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在财务方面,财务控制乏力易导致融资风险。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这些问题必然影响到融资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上一篇:当好社区干部要“三勤” 下一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