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4 11:01:48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WTO成员国之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需要大量谙熟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商务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 能力培养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商务英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充分显示了这个教学领域的时代性、重要性和发展性。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商务交往更加频繁。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商务英语教学,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跨文化交际”这个词来自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简称ICC)共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1)语言能力。指较好地掌握母语和外语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2)知识结构。指常识性的知识。(3)策略能力。指有良好的心理索质并能在各种交际场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应对和修复交流渠道。(4)使用能力。指适时地使用各种语言形式的能力。(5)行为能力。指一个人运用

外语与异域文化人交流时所表现出的合适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高校实施情况

目前,英语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的商业活动中。据统计,我国所参与的国际贸易活动有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以英语作为媒介完成的。商务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提高学生在商业环境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了解国际商务工作中常见的工作环节,顺利地与外商开展商业活动。因此,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频繁化,跨文化交际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到中国,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也开始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认识不够、条件有限和其他种种原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即传统的英语课程附加一些商务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识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因此,在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战略中,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我国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在谈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措施之前,商务英语教学者必须了解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六个前提:即唤起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减少焦虑、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帮助学生避免文化陈规和引导学生欣赏本国文化。

1.优化课程设置。

就文化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分布而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在此期间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初步认识,在传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交际的目的。口语课和听说课一般都由外教上课,中国教师应在平时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悟在与外教普通日常交往中的差异。在语法、写作课上,也不能单单注重其语法正确与否,还要注意在不同语境中语言使用的差异。

中级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识别和理解。增强学生对文化的一般敏感性。这阶段的课程主要应设有: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翻译、影视欣赏、英美社会文化讲座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听取英美文化讲座,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一定会有所提高。

高级阶段,从理论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逐步做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感受其文化(即深入)。这一阶段主要开设:普通语言学,语用学,国情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实例,还能掌握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概念与指导性原则。往往概念与指导原则比实例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构式,通过这个构式,学生可以对本国及别国的文化进行仔细考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

另外,除了上述课程之外,文化对比在商务英语其他课程中也必不可少。如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谈判等。

2.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商务英语教师是文化输入的关键,因此他们应该从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转变为交际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老师不仅要从教的角度还应从学的角度对待文化教学,把课堂变成一个给学生提供真实交际活动的场所。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的经历,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经历了足够的真实语言运用环境。而且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出身,实际的商务经验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所以,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除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得熟悉商务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商务活动的基本程序,以及其中的交际原则。只有他们本身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有可能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采用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等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和案例为契机,以交际为目的进行教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此外,多媒体网络教学给商务英语课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虚拟的商务活动社区,有助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传授非语言代码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中的作用,将非语言代码及其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去了解它、适应它、并熟练地运用它,使学生在真实、自然、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和领会非语言代码,分析和对照非语言代码的文化差异,从而掌握更多交际场合中的文化背景,为未来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它既包括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括商务英语知识。因此,商务英语既涉及语言知识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又包含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金融、会计、法律及管理知识等。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地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尤为重要。

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老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除了传统的记单词、做练习,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强调学生培养自己归纳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区分语言中所隐含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鼓励他们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接触。加强学生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广泛地阅读,从而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5.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较系统地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体态语言的差别、圣诞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抢答、辩论、小品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

跨入21世纪,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商务人才将越来越受到青睐,世界范围内即将再次出现商务英语学习的热潮,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今天的外语教学已经进入跨文化交际时代,而作为语言教学一部分的商务英语教学更是由于它的时代性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商务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首要任务来抓,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新一代的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商务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樊葳葳.外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史国强,王宇.新大纲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

[6]温耀庆.跨国商务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1,(4).

上一篇:探析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师生互动 下一篇:农业院校中大学英语的文化导入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