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4 10:25:50

管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80例冠脉介入诊疗患者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冠脉介入诊疗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其中需外科手术干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71%。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对症治疗,均好转痊愈,未发生截肢、死亡等重大病例。结论:尽管目前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及发展,其并发症却始终不能完全避免,心脏介入诊疗医师必须高度重视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尽量避免其发生和减轻其对病人的危害。

关键词 冠脉介入诊疗 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2002年9月~2008年7月完成的冠脉介入诊疗患者280例,男203例,女77例;年龄33~87岁;桡动脉穿刺14例,股动脉穿刺269例(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穿股动脉,1例股动脉畸形改穿桡动脉)。采用seldinger穿刺方法,单纯冠脉造影术141例,冠脉腔内成型术2例,冠脉腔内支架植入术137例。

结果

280例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3例(2例室颤,1例房颤),血管迷走反射5例,支架内血栓1例,血肿16例,腹膜后出血致休克1例,血管痉挛3例,穿刺部位出血致休克1例,假性动脉瘤2例,其中外科手术干预2例。冠脉介入诊疗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需外科手术干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71%。上述2例发生室颤患者经电除颤后恢复窦律,房颤患者数小时后自行恢复窦律,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给予静推阿托品及多巴胺后好转,腹膜后出血及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经外科手术干预治疗后好转出院,另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超声定位下延时压迫后加压包扎好转,其余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痊愈。

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PTCA+支架置入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能完全快捷、持续地开通罪犯血管。

尽管目前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并发症却始终不能完全避免。冠脉介入诊疗的并发症包括血管经路并发症、冠脉造影术并发症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血管经路并发症又包括股动脉经路并发症及桡动脉经路并发症。股动脉经路并发症多数为出血、血肿形成、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桡动脉经路并发症多见痉挛、血栓、栓塞、血肿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则多见心律失常、冠脉痉挛、支架内血栓等。我院2002年9月~2008年7月共对280例患者行冠脉介入诊疗术,最多见的并发症为出血、血肿,其次为血管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血管痉挛及心律失常等。局部小血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较大且表浅的血肿须在适当的局麻下,经穿刺点伤口轻揉挤压出血肿内残血。预防假性动脉瘤的关键是准确的动脉穿刺技术和拔除鞘管后的有效压迫止血和加压包扎。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是术前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穿刺及拔管前充分局部麻醉以免除疼痛刺激。一旦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立即静推阿托品0.5mg及多巴胺5mg。血管痉挛是桡动脉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术者穿刺桡动脉不熟练,多次更换导管及操作时间延长有关,另外患者紧张、焦虑及疼痛刺激也易诱发血管痉挛。为避免桡动脉痉挛,可术前常规给予镇静药,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一旦穿刺过程中发生痉挛,避免强力进入,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待片刻后嘱患者反复握拳,松开后再行穿刺,穿刺完成后可经鞘给予硝酸甘油200ug+地尔硫草5mg+利多卡因50mg(抗痉挛鸡尾酒)。我院1例腹膜后出血患者系穿刺点过高,在腹股沟韧带以上,患者出现休克症状,补液升压治疗无效,腹部B超检查证实后转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

并发症的是否发生,并发症的处理结果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体健康,也会给经治单位和手术者造成心理、经济、声誉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为此,心脏介入诊疗医师必须高度重视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尽量避免其发生和减轻其对病人的危害。

上一篇:负离子高压氧治疗支气管哮喘对其肺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机械通气在颅脑损伤并呼吸功能不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