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能力与英语学习

时间:2022-08-14 09:46:20

语用能力与英语学习

摘 要: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缺失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失误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探究语用能力的理论渊源,阐述一个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应该习得哪些语用能力,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语用能力的习得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交际能力;语用能力;英语学习

长久以来,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法主要把教学重心置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上。许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花费大量的精力背诵单词,识记语法规则,或为了应付考试做各种各样的书面练习。结果是,尽管他们拥有了相当规模的英语词汇量,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语法规则,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却相当有限。一旦应用于交际实践,常常会出现语用失误。以下场景在他们与以英语为本土语的国家的人们的交际中时常会出现:

场景一: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中国学生在给一个英国妇女让座。

学生:Please take my seat,granny.

英国妇女:Thank you.

学生:Not at all.You’re old.

英国妇女(显然很生气):Really?

场景二:在一个寒冷的下午,一个外教走进教室。

外教(看着开着的窗户):It’s cold here,isn’t it?

学生们:Yes,it is.(却没有人起来关窗子)

场景三:在美国,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打的。

学生对司机说: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在这些场景中,尽管这些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说得非常清楚流利,而且语法上也没有错误可挑剔,但他们却会被人认为言语行为不当或不得体,有时还会引起误解。究其原因,就是语用能力的缺失(the lack of pragmatic competence)。由于语用能力的缺失,一个英语学习者说出的英语可能发音准确,符合语法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却可能会无法与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或被认为言语行为不礼貌,不得体。从这一点来看,语用能力的习得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比之语音、语法、词汇的学习更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 语用能力的理论渊源

语用能力这一术语源语言学家们对交际能力的研究。“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声音符号系统”(胡壮麟,1988:3).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与人交际是语言的最终目的,而我们学习英语也就是为了能与说英语的人进行成功的交流。也就是说,任何英语学习者,如果说已经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也就意味着/她已经具备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成功交际的能力,或者说已经习得了英语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相互传递和解释信息以及进行交往的能力”(Brown,2002:227) 。

Chomsky (1977)把人的交际能力分为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并把语用能力定义为“在特定的语境中适恰地应用语言形式的能力”。(Chomsky ,1977:40 )

Dell Hymes(1972)认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胡壮麟,1988:318):

1)形式上的可能性(Possibility):生成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

2)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Feasibility):生成人脑能解码的句子的能力;

3)语境中的适恰性(Appropriation):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的能力;

4)现实中的实施行为(Performance):完成话语的能力。

Bachman(1990:87) 把人的交际能力称作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并将其分作两大方面:1、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2、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组织能力包括我们用来处理语言形式的语法层面和话语(语篇)层面的规则系统。而语用能力则处理语言的功能成分(言外能力,或有关发送和接收预期信息的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礼貌,礼节,隐喻,语域以及与文化相关的语言成分)(见图1)。

二 英语学习者应该习得的哪些语用能力

对于哪些语言能力为一个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应该习得的语用能力,语言学家们的表述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归结起来语用能力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区别语言形式与语法功能的关系的能力;

2)理解语法正确性与语用适恰性之间关系的能力;

3)了解中英文化差异以避免文化语用失误的能力。

1 区别语言形式与语法功能的能力

对语言形式与语法功能的关系Brown (2002:231)作了如下表述“(语言)形式是语言的外在表现,语言功能是这些形式的实现”。

一定的语言形式可以实现特定的功能。“How much does that cost?”通常是一种用来问问题的形式,而 “He lost his purse.”则用作陈述功能。“交际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带有一定的目的与意图的各种行为和成分的结合体。”(布朗, 2002:232)。 根据Austin和Searle的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语言不仅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描述事物的,还用来“做事”,用来执行动作。Austin认为,一个人在话说一句话的时候事实上是在实施三种基本的行为功能,而且这三种行为同时实施(胡壮麟等,1988:272)。

1)言内行为: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

2)言外行为:通过说这句话所构成的行为;

3)言后行为:话语行为对听话这带来的结果。

比如说话人说“It’s hot in here”.他的言内行为是指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这里的气温高”。他的言外行为可以是请求听话人去打开窗子。他的言后行为可以是听话人打开窗子的行为或听话人拒绝说话人的请求。

Michael Halliday (1973)用“功能”( function)这一术语来表述语言的交际目的,并列出了语言的七种功能(Brown,H.D.2002:232):

1)器械功能:用作操纵环境,引起某些事件的发生;

2)调控功能:用作控制事件;

3)代表功能:用语言来代表所看到的事实;

4)人际功能:用语言 维持社会关系;

5)情感功能:用作表达个人感受、情感、心理反映等;

6)启发功能:用作学习环境,获取知识;

7)意象功能:用作产生意象系统或意念。

在我们研究分析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问题时还应该注意一种独特的现象,那就是语言的形式与功能并不总是一一相对应的。例如:语言的“道歉”功能可以以下多种语言形式来表达(何自然,1997:204/5):

1)直接使用表达歉意的形式

I’m terribly sorry.

2)通过解释或描写事件发生的情景和过程来表达歉意

I had to

take my child to the hospital,she was ill.

3)承认自己负有责任或犯错

I am to blame.

4)许诺或保证不再让类似事情发生

I won’t be late again.

5)主动提出补偿

I’m extremely sorry,but I’ll make up for your loss.

同样相同的表达形式可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例如It’s hot in here这句话,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言语行为:

1)陈述一个事实(客观说明这里的气温的情况);

2)表达一个请求(天气冷,而门窗却敞开着);

3)提出一个请求(这里冷,不妨换一个地方);

4)发出一个警告(这里冷,当心小孩着凉);

5)表示埋怨(这里气温不宜人),等等。

Brown (2002) 认为由于语言形式和功能的这种不对应性特点,语言的语用能力有时很难习得。因此,学习语言,人们不仅要懂得语言的字面意义,还须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要知晓交际的目的以及如何通过语言形式来达到目的。人们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语法能力),还要习得如何适恰地运用这些语言形式来实现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语用能力)。

2 理解语法正确性与语用适恰性之间关系的能力

(语言)语法的正确性指的是说话人如何正确地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来遣词造句。语用的适恰性指的是说话人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语言主要是用来进行交际的,“是用来在特定的语境中传递和解释信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Brown,2002:227)。英语国家的本族人在同其他国家的英语学习这交流的时候,对他们的语法错误一般都持容忍态度,而对语言的语用错误却很难接受。因此,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语用适恰性比语法的正确性更先显重要。

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语法能力而忽视他们的语用能力的培养。结果往往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能够流利地说出语法确切无误的英语句子,却无法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Hymes(1972)认为,如果说话人不懂得如何在实际的语境中适恰地语用语言,有时他所习的语法规则将毫无用处。在现实的交际过程中,语法正确的句子不一定就是语用上适恰的。

夏季梅(1995:1)讲了这么一个例子:

(在欢迎一位美籍教师的会议上,学校负责人如此介绍道)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

中方负责人的话语法上无可挑剔,可Miss Brown 听到这番话后却感到很是尴尬和不悦。因为在西方文化中,一个成熟女性被人称作girl 是意味着她还很幼稚。另外,用pretty和 good来介绍初次相识者也显得过于主观。

与此例相反,有时一些句子尽管不合语法,但在特定的场合却能起到交际的作用,例如:

He don’t speak English very good.

这句话尽管不符合语法,但英美人听了,仍能明白无误地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有时,在某一个语境中适恰的表达形式在另一个语境会显得很不适恰。例如:“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open the door for me?”常被用来求陌生人帮忙,但如果在两个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间则会显得很不适恰。

因此,英语学习者在运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应考虑语法的正确性,更应该注意语用的适恰性。语用适恰与否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诸如说话场合、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共享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等。其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是影响语用适恰性的主要障碍。下面我们将讨论以下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该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的能力的问题。

3 了解中英文化差异以避免文化语用失误的能力

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行为表现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英语学习者如果缺乏对中英文化背景差异的理解,即使习得了正确的英语语音、语法知识,在与英语本族人交际时语用失误仍会频繁发生。

两个中国人在街上见面,“你吃了吗?”“你上哪儿?”这样的招呼语十分常见。而英美人见面却从不这样打招呼,而是说“Hello!”“How are you?”等。 邓炎昌、刘润清(1991)就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一天,一个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向他的朋友抱怨道:“为什么你们总是问我吃了没有?我不穷,有钱付饭费。”他是不了解“你吃了吗?”这句话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打招呼功能。

我校有个美籍留学生有次也向他的中国老师反映:“太奇怪了,每次人们遇见我,都要问我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我去银行取钱 ,能告诉他们吗?”

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下中西礼貌方面的不同。英美人听到别人对他们的道贺或感谢时通常采取的是欣然接受的态度。而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对英美人的赞誉感激之词往往会感到很窘迫,常趋向于说“no,no”来表示自己不值得赞誉和感激。

(1) 外国客人:It’s really kind of you to show me around the campus.

中国学生:No,not at all.

外国客人:???

(2) 外国客人:The dishes you cooked for me are delicious.

中国主人: Not delicious at all.

外国客人:You mean I’m not telling the truth?

在这种语境下,英语本族人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英美人看来,直接拒绝他人的赞誉和感激是很不礼貌和不诚实的表现。

不同文化背景中隐私项的不同也常常是引起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们趋向于打听听话人的家庭状况,以显示对他们的关心。因此,两个中国人见面的时候,常常会很直接相互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情况以至于收入多少等等。而所有这些,在英美人看来,纯属私事,向人打听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英语学习者如不了解这些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语用失误。下面这则摘自人教版中学英语第一册的例子就给我们如何学习避免这方面的语用失误提供了很不错的素材。

Liu Mei:What’s your name,please?

Mrs.Read:Sue Read.

Liu Mei:Can you spell it,please?

Mrs.Read:Yes.S-U-E,Sue.R-E-A-D,Read.

Liu Mei:How old are you?

Mrs.Read:Ah! It’s a secret.

三 结语

语用能力的习得在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专家指出,在很多水平相当不错的英语学习者当中,语用能力缺失仍然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的主要障碍之一。语用能力的习得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英语教育与学习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Austin,W.P..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 Bachman,Lyle.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we Learning and Teaching[M]Thir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4] Chomsky,N.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A]North-Holland,1977

[5] 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on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6] Halliday.Michael.Exp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73

[7] Hymes,Dell.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Pride and Holmes.Socialiguistics[M]Harmondsworth,UK:Penguin Books,1972

[8] Seale,J.R.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1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 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2] 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3] 夏季梅.英语交际常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论提升企业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