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顶装饰与瑞兽造型

时间:2022-08-14 08:37:14

建筑屋顶装饰与瑞兽造型

摘 要:丰富多彩的屋顶造型是中国建筑美的集中体现,建筑屋顶的装饰也是传统建筑装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顶的装饰内容集中体现在屋脊上,而屋脊上的装饰题材又多为瑞兽造型。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大屋顶;屋脊;脊饰;瑞兽;吻兽

0 序言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与绘画、雕塑并称为三大造型艺术,其中“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是其中最早的艺术(黑格尔)”。正如一副好的艺术作品,内容再丰富也要分清主次,才能更好地诠释主题、表达作者的意图。有一位建筑学者说:“中国的建筑艺术是一场屋顶装饰的艺术”,中国的屋顶就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内容的重点,而屋顶的装饰内容又集中体现在屋脊上,屋脊上的装饰题材又多为瑞兽造型。整个中国的建筑历史是与世俗皇权相连的,重视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的最大特点。而作为屋顶装饰内容重点的瑞兽造型也有着严格的施用标准:除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安兽;有功名的,由皇帝特批敕建。所以,不同名称、数量和造型的屋脊瑞兽既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又是划分皇权等级的标识。

1 屋顶装饰与瑞兽造型

中国的古建大屋顶主要分正脊、垂脊和戗脊等部位,在各脊的尽端或转折处都置有瓦质或陶质的兽形装饰,这就是吻兽。比如说前后两个坡顶相交而产生的正脊,相交处必然不十分严密,为了使连接处的瓦件相交严密妥贴不致漏雨,在脊的位置上就需要加砖瓦封口,结果是高出屋面有碍观瞻;况且在中国传统的以土木建构的建筑中,防火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有“蚩尾,水之精,能避火灾”一说时,中国古人就根据其象征意义在加砖封口处做了脊饰,以示避灾化吉之义,后来逐渐形成了正脊两端的吻兽造型,美观又实用。其实,在战国时代出土的青铜器房宇纹饰的正脊两端,已发现有上翘的三叉形饰物,随后经过秦汉、唐宋的不断发展演变而颇具规模,但随着战争和年代的变更已不可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吻兽,绝大多数仅是明清时期的产物。下面根据吻兽所处位置的不同,略谈一下它们的形象和寓意。

1.1 大吻

又称吞脊兽、正吻或大兽,传为海龙王之子,形象从禽鸟到鱼形,再到龙形逐渐发展而来,性格好望好吞,位于屋顶的正脊两端而面对面张口衔住正脊,即大吻。因属水、能激浪成雨,故将其放在屋脊上以示灭火消灾,后来人们怕它威力太大吞下整条屋脊,就用宝剑将它牢牢扎住。就正脊两端的大吻来说,除了一般的在宫殿坛庙正脊上,多施用面对面、口衔正脊的大吻之外,在城楼、箭楼的正脊上,则使用面朝外、背向正脊的兽头,寓意俯瞰外敌、抵御入侵之意;此外,除了位于正脊两端的大吻,有时两坡垂脊上也各有一龙吻,亦称垂脊吻,其体形略小呈前趋势,起封护两坡瓦陇和装饰垂脊的双重作用;最后,在我国庙宇建筑的正脊中间,也常常见有鸱吻的装饰,如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的妙高庄严殿上的屋脊金龙。这座重檐四角攒尖顶上覆盖着奕金铜瓦,屋脊制成水波状,每条脊上又各饰有相背而驰的2条金龙,8条金碧辉煌的金龙形态各异,有的呈双龙夺宝之势,有的现腾云跃起之姿,造型雄健奔放又生动辉煌,被誉为史上奇观。

1.2 跑兽

除了大吻之外,在垂脊或戗脊的前端,也常整齐的排列着一队前趋的小兽,俗称跑兽,亦垂脊吻、屋脊走兽、檐角走兽或仙人走兽等。其中,打头的叫“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这些小兽都以奇数排列,但会因殿宇的不同等级而数量有所不同: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太和殿,跑兽的数目达到10个,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5个,其他宫殿有三个的,有一个的,也有一个都没有的。(1)骑凤仙人:亦称仙人骑凤或仙人骑鸡,形象为一仙人骑一似凤非凤、似鸡非鸡的神物,位于垂脊、戗脊或角脊的端部,以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其实在未形成“仙人骑鸡”这一造型之前,这一形象只是用一只大长钉固定的,后传齐国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被追兵追到一条大河边,正当走投无路之际,一只神鸟飞到眼前将他带走躲过了此劫。后人便将它安置于脊端,以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之义。(2)龙:传为佛经雨神座下之物,于南北朝时由印度的“摩羯鱼”随佛教传入中国,在封建时代便是帝王的象征。形象为一鱼形的龙,有鳞有须有爪,两前肢挺立而后肢蹲伏,昂首俯瞰前方,大有睥睨天下之姿,又可激浪成雨帮助消灾灭火,是保平安与象征殿宇主人地位的最高瑞兽。(3)凤:《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是古代传说中的鸟兽之王,雄为凤、雌为凰,统称凤。同龙一样属高贵之物,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形象昂首远视,两足与凤尾呈三足鼎立状,以保持肢体稳定。(4)狮子:或作麒麟,为百兽之王,威武能食虎豹,象征威镇四海、辟邪镇妖之义。(5)天马:汉朝对来自西域的良马统称天马或神马,故天马由此而来,展开双翅可腾云驾雾。(6)海马:身上饰火焰纹、可入海巡游的神马。天马和海马一个上天一个入地,象征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7)狻猊:与狮子同类的猛兽,龙生九子之一,威武能食虎豹,取其百兽率从之义。(8)狎鱼:长有鱼鳞和鱼尾的海中异兽,与狻猊都有兴云作雨、消灾灭火之神力。(9)獬豸:《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与狮子类同,似羊而独角,为传说中羊的神化,性忠,能辨是非,可驱邪避恶,是公正、勇猛的象征。(10)斗牛:《宸垣识略》:“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是传说中的一种虬龙,亦蚪牛,形似牛而有鳞孔,善斗不惧强敌,取其驱祸灭灾之义。

(11)行什:属人而非兽,一种长翅膀而又有猴面孔的人像,手持金刚杵位在跑兽的行列最后,扮演压队的角色。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又因长似传说中的雷公或雷震子,故雷电袭来,它可舍身救主,又可主持公道、剪除邪恶。(12)垂兽:有些殿宇屋顶上,蹲在行什之后的一个较大的兽头形瑞兽,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

1.3 套兽

狮子头或者龙头形,一般由琉璃瓦制成安装于仔角梁的端头,以防屋檐角遭到雨水侵蚀。

2 结语

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的屋脊瑞兽“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梁思成)”:正脊两端的正吻和垂脊端部的跑兽等等都是高贵尊严的皇权象征,它们独具中国特色的装饰,于雄健的姿态中彰显着韵律,在美丽的传说中谱写着和谐;至于消灾化吉、除恶辟邪的说法仅仅是封建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寄托。然而,中华上下5000年,它们却装饰了中国整整几个世纪的殿堂庙宇,甚至成为亚洲多个国家的传统建筑装饰手法,并滋润涵养了几乎所有中华儿女和亚洲多个民族同胞的心灵世界,至今它那神奇的文化仍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和慰藉,相信以后还会继续引诱人们不断开创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小回.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审美欣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娄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2001.

[3] 唐文林.盛装的大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文化[J].邵阳: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4] 杨艳.浅谈中国古建筑屋脊吻兽件[J].兰州: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0.

[5] 炳文.古建屋脊上的吻兽[J].北京:古建园林技术,2009(01).

作者简介: 李倩(1988—),女,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2012级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酒类包装设计在品牌形象中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