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情境创设

时间:2022-08-14 08:08:16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情境创设

内容摘要: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设置了四个创境、激情的阶梯,来帮助学生入境、体情。这四个阶梯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有联系,互有渗透。这四步中都离不开读,在读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品词品句。

关键词:难点 创境 激情 朗读 教学情境 品词品句

《十里长街送总理》描写了首都人民及来自祖国其他各地的人民冒着寒风,自发地来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灵车的情景。文章短小精悍,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读后使人感到身临其境,并对肃然起敬。课文充满了凝重沉郁的悲壮美,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好文章。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出生,平时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了解甚少,有的甚至连“”这个名字听说过都没有。所以,教学这一课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是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在准备和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四个创境、激情的阶梯,来帮助学生入境、体情。

一.创设情境

创设恰当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教学这一课,需要创设肃穆的场面,渲染悲痛的气氛。在教学准备工作中,笔者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同学们讲的一些小故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为学生朗诵有关悼念的诗歌,如《一月的哀思》、《,你在哪里》等,向同学们介绍在总理逝世后举国上下沉痛悼念的感人情景(有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当年接待外宾和他去世后全国各地悼念他的纪录片),使同学们的心中渐渐地浮现出总理的英明、劳苦、慈爱的高大形象。

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在屏幕上展现的遗像,教师伴着哀乐范读课文。哀乐低沉、悲壮,老师的范读悲伤、沉重,如泣如诉。这时候,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产生情感和思想共鸣。

二.以读入境

教师开篇范读激情后,再由学生逐段朗读,要求学生读出庄重、严肃、悲哀的语气。同时对于重点句子也要求学生表情朗读。这样,在老师创设好的情境当中,学生对重点句子及段落的表情朗读很自然地把他们带入了和全国人民同悲共恋的情感氛围。

在学生读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加强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读出全文悲伤的感情基调,要加重朗读重点的字、词、句。学生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如默读、大声朗读,个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通过多样的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

三.品文激情

在学生听读、自读已初入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的字、词、句,这是激感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第一节中,抓住“长安街两旁……”这句话,通过“路长”、“人多”、“望不见头”、“望不见尾”这些词语使学生体会到人们都想最后多看总理一眼,感受人们对总理的怀念和爱戴。再抓住“焦急”、“耐心”这一组自相矛盾的词语,体会老奶奶当时的心情,老奶奶因为对总理的爱戴,即使天再冷,等的时间再长也要耐心等下去的意念。抓住契机,抓住“灵车缓缓地前进……希望时间能够停下来”这两句话,让学生想象:人们追着灵车奔跑时还会呼喊什么?学生会随声喊出:“啊,您不要走呀!”“,您别离开我们!”等等。这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亿万人民失去总理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同时也就把已激发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此时,再追问学生:车子不能停下来,时间也不能停下来,但人们为什么还这样想呢?到现在学生的感情已经一触即发,立即就能体会到这是因为人民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此时,学生也似乎与人民群众形成了心的沟通,学生们被激起的情感又上升了一步。通过这样品词、品句,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进而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

四.升华体情

新授课结束了,但新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激情的终止,课终小结还会对学生的情感起升华的作用。所以,我们还要抓住课终小结这个环节,力争把这节课上得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板书往往显示出文章的脉络。新授后,让学生对照板书得出中心,即人们对总理无限的热爱和怀念。得出中心后,让学生伴着哀乐,轻声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低沉的朗读,悲壮的音乐,使学生把已得出的中心升华到自己的情感中。此时此刻,他们也同人民群众一样深深感到:的逝世是百姓一大痛,是举国一大悲。

在这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四个阶梯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有联系,互有渗透。这四步中都离不开读,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指导学生品词品句。这样,在创设了情境之后,让学生在读中进入情境,读品结合时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品味后再读就进一步升华了学生体会到的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突围与回归:路遥《人生》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