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

时间:2022-08-14 07:05:55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椎间隔合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围手术护理效果及评价。方法:对65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联合单个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给予术前、术中护理。结果:术后半年,通过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椎间完全融合,患者腰背痛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加强术前、术中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72-02

腰椎滑脱是指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治疗原则为彻底的减压、复位、固定及椎间融合[1]。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术使滑脱的椎体复位率稳定性增高,Cage可以维持椎间高度,减少断钉等的并发症的发生[2]。2009-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术65例,现将手术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48~60岁,平均54岁。据Meyerding分类:Ⅰ度38例,Ⅱ度21例,Ⅲ度6例;其中L1~2滑脱12例,L3滑脱20例,L4滑脱24例,L5滑脱9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痛,或伴有一侧或二侧下肢痛,38例伴有间歇性跛行,2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所有患者均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因腰骶部及下肢疼痛等临床症状入院,术前各项检查完备。麻醉方式全部采取全身麻醉。

1.2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常规剥离竖脊肌确定滑脱的椎体,松解分离患椎及其相邻椎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小关节囊等组织,完全暴露后部结构,将四枚椎弓根螺钉植入滑脱椎和下位椎的两侧(滑脱椎用提拉钉,下位椎使用固定螺钉),根据椎管受压情况进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侧隐窝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安装连接棒,尽力撑开扩大椎间隙,摘除髓核,并用绞刀、刮匙彻底去除椎间盘及软骨板,进一步松解椎间瘢痕,提拉滑脱椎两侧螺钉将滑脱椎骨复位,并临时固定。清理椎间隙残留组织后向椎间隙内植入自体骨后置入大小合适的Cage 1枚,透视复位满意后对椎间加压,确保Cage固定牢靠。

1.3 疗效评价标准

全组患者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进行评定[3],随访结果以改善率表示,计算方法为: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60%为显效,25%~60%为有效,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术前1 d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了解其基本病情,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各项生化检查、影像检查。此类患者由于担心手术的效果,应有针对性的做好其心理护理,介绍成功病例,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情。向患者介绍入手术室的流程及术前、术中的护理工作及麻醉的配合方式。

2.1.2 物品准备 常规的骨科腰椎间盘手术器械以及器械商提供的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器械及椎间融合的器械。俯卧位所需要的垫、C型臂。

2.1.3 核对信息 巡回护士术晨检查平车的性能是否良好,根据手术通知单填写患者的信息卡,来到病区再次核对病历上的信息以及患者术前的准备,腕带有无佩戴,手术标识是否已做,携带患者的影像资料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选择上肢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前实施保留导尿,麻醉诱导期陪伴患者身边。麻醉成功后,协助医师将患者翻身俯卧于U型卧位枕上,以减少患者胸、腹部的压力,减少术中椎管内的静脉压力以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气管插管通畅,不能打折,头偏向一侧,肥胖或是颈椎较短的患者可选择头向下,眼睛位于圆形头圈内,防止受压[4]。膝部和脚背下垫以软垫。术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受压部位定时检查,遵医嘱进行输液及输血等。

2.2.2 洗手护士配合 洗手护士术前应熟悉手术步骤,熟练运用椎弓根螺钉等手术器械的使用。消毒铺巾,贴皮肤保护膜;术中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及时、正确选择所需椎弓根螺钉的型号并与手术者核对。与术者密切配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棉片,缝针、纱布等,放置引流管,抗菌可吸收缝线逐层关闭切口,再次清点物品,无误后无菌敷料覆盖。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3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影像学复查椎体复位、内固定良好。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腰酸背痛症状明显缓解,滑脱椎体间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腰部活动接近正常,可恢复日常工作或生活,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按JOA评分:优35例,良25例,可5例,差0例。术后12 h平均分数(22±5)分,术后1年(25±3)分,改善优良率为89.2%。

4 手术期护理体会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其焦虑,护士态度温和,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洗手护士要充分了解该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手术配合的主要步骤、椎弓根钉棒及Cage融合器系统的使用方法,术中及时、准确的传递器械,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配合质量。术中患者处于俯卧位,气管插管位置较隐蔽,因此应该妥善固定好,保持通畅。患者的双上肢自然弯曲置于头端的两侧,近似“趴着睡觉”姿势,肥胖者,双上肢超出手术床的边缘,应在手术床俩侧加架搁手架。女性患者的、男性的外生殖器不能受压,导尿管保持通畅,禁止打折。患者的膝部和双足部垫以海绵垫,使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巡回护士熟练掌握术中C型臂X线机的使用方法,在铺巾前摆好呈侧位片于头部位置,使用时套上一次性隔离套,防止球管在定位移动过程中污染术野,注意保护患者的腺体,有条件者应遮挡患者的腺体部位,尽量减少术中的使用次数。该手术属于无菌手术,内固定器械选择高压灭菌方式,大小规格及重量符合规定且进行生物监测,术中严格监督术者的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室内人员不得随便于手术室内走动。术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尿量,检查易受压部位,尤其是额头和眼眶,每隔30 min对受压位置进行按摩。术后翻动患者时注意动作要缓慢,保护患者的颈椎、各种引流管,引流管上贴上各自的标示,以示区别。全麻患者苏醒期容易躁动,注意适当束缚,陪伴于患者身边。

参考文献

[1]唐宇星,赵庆,陈少明,等.应用RF系统及cage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J].广东医学,2009,30(4):584.

[2]汤呈宜,李永奖,彭茂秀.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2):156-157.

[3]Yone K,Sakou T,Kawauchi Y,et al.Indication of fusion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significance[J].Spine,1996,21(4):242-246.

[4]陈彩文.后路椎间植骨合脊柱可调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1):80-81.

(收稿日期:2013-05-30)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盐酸氨溴索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支气管肺... 下一篇:风险管理在提高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