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探究

时间:2022-08-14 04:44:39

通过小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的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使探索变得轻松和谐,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教学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发挥其合作功能,充分使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即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又能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乐思方有思泉涌”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作为教师,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作为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不仅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要在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保持的强度。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并且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情景的创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出发点。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因感到新颖、困惑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境界,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自主探究,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努力在自主探究中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三是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四是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践的能力。五是有利于生生间的互动,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这样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也只有加强自主性学习,数学课的合作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师生互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又要注重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首先是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前应先进行独立地学习思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其次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点拨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挑战的能力,敢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的合作中去学会合作,这样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积极高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成败。如果教师不正确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不注意小组人员搭配的合理性和内部成员分工的科学性,不有效调控并积极参与,必将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装饰。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有效、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它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沟通、增进认识、形成合作观念和群体创造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论开展班级合唱活动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