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终端服务并非想象的那么难

时间:2022-08-14 12:32:49

优质终端服务并非想象的那么难

很多服装企业在进行终端营销的同时,会把终端服务能力是否提升作为另一种考核手段,希望利用优质的终端服务增加店铺客户的重复购买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下面的案例是笔者在2003年参与的一家服装品牌企业的终端服务提升活动,在这里把从策划到执行的全过程列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2002年底,笔者受邀作为专家组成员,共同为北京一家女装公司的W品牌进行终端服务提升改制的策划与执行工作。W品牌已经在北京市场经营多年,以良好的产品质量与设计能力成为中年女性喜爱的品牌,但随着多年的经营,品牌已经到达―定的发展瓶颈期。从营销角度讲,向上突破的空间已经需要从原有的生产开发环节向终端的服务营销环节转变,通过即有客户的重复购买,实现品牌稳定而长效的收益空间。作为受聘专家组成员之,笔者在整体项目中负责确保服务在终端实现有效执行的部分。

我们首先从服务如何能够完整执行的角度进行考察与策划。在前期进驻W品牌期间以及与其他同等参考品牌的终端服务执行能力对比的工作中,我们最终得到以下几点执行共识:

1、具有品牌特色的服务内容在终端店铺中的体现,通过空间布局与人员的执行过程中的肢体动作,实现客户对优质服务的内心反馈。

2、服务执行的标准化与程式化,即实现服务表现内容的质量的规范,对服务的多点推广可以更加节约成本。

3、建立完整的服务评估与监控体系,对终端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实现实时修正,完成服务人员的“惯性”服务标准。

4、设定完整的奖罚措施,对服务表现进行合理的奖惩。

基于以上四点,专家组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与企业方的终端管理人员进行了密切交流活动,包括在店铺中长达40天的驻点调研工作,针对终端销售过程中的每项工作进行了完整而详细的记录。但在2003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爆发,不得不使我们当时预计开始的执行活动暂停,但这也同时给了专家组丰富的准备时间。从2003年4月至6月的3个月时间内,我们专家组的同事共同为w品牌制订了完整的《终端服务与执行细则》。

《终端服务与执行细则》将专家组在驻点调研期间所获得的各类执行方法及服务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将品牌终端营销服务的执行工作进行了类别划分,全文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

店铺日常营运规范;

客户服务标准与执行流程;

基础商品知识;

产品销售技巧与经验问答;

终端ERP系统操作;

终端执行表单执行规范。

细则中尤其在“客户服务标准与执行流程”一节中,对于不同的服务内容制订了不同的服务流程与执行步骤,对每一个服务阶段制订了不同的执行步骤。例如:针对客户选择试穿的服装后,服务人员从确认服装到拿取、转交过程中的语言、手势、身姿、表情等制订了8步执行方法。如此类的服务阶段内容,在本节中即有超过23个项目。整体细则编辑完成后,由W品牌出资摄制了专业教学录像。

2003年6月中旬,随着非典疫情转缓,北京的商业活动也开始陆续恢复正常。而我们专家组共同为W品牌所制订的品牌服务标准的筹划与前期验证工作也有近半年的时间,整体项目的执行阶段开始启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期

初期W品牌希望以一两个试点店铺作为试验对象,验证服务的流程与服务的效果。但专家组却认为,仅有的一两个试点店铺不能够完全表达服务的效果与能够形成最终的品牌整体服务在客户群中的表现。而且即使此两家店铺能够完成预期的目标,但对后期进行整体执行依然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包括负责培训、监控的人员和资金成本的投入、使用及利用率等。因此,如果不能够及时推广到品牌全系统应用,也应当对即时北京市所有的终端店铺进行统一的整改。最后W品牌接受了专家组的建议,将此次的服务提升执行工作扩展到现有全北京市所属的专营店服务人员。

学习期分为三个批次,各终端店铺的店员及后备店员分为三组,到公司封闭式受训一周。在7天的受训期内,前4天上午进行《终端服务与执行细则》的学习,下午对所学习的执行流程与方法进行实际模拟演练,第5、6两天则是对此细则的内容进行背诵和复习,第7天进行全文考试。此次考试将记入该人员当季工作考核。尤其在细则的“客户服务标准与执行流程”一节中,

共23个项目执行流程与分步执行内容的考核,要求受训人员必须无条件满分,否则将继续停薪学习。

而此学习期的内容也作为W品牌未来招聘营业人员的初期培训内容之一。这种背书式的学习方式,将营业人员日常的工作内容与执行步骤进行标准化划分,使营业人员将原来的“素质服务”转化为“标准服务”。在终端表现之时也要达成W品牌各个终端在服务执行结果上的一致。

第二阶段:试用期

店员全部受训完成并考试合格后,专家组配合W品牌开始服务试用期的监督及考核工作。服务执行试用期用时3个月。为配合试用期及其后企业能够独立监督终端店铺员工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所需,为当时品牌在北京所有的专营店安装网络摄像头,在总公司内部设立服务监督室,由专人对即时的服务内容进行监控。而在店铺中的每组工作人员中,也安排服务监督人,对店员当班过程中的服务流程与内容进行监督与提示工作。而随着更加严格的工作内容标准出台,专家组也为W品牌制订了相应的人员奖惩制度,针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步骤缺失、执行不到位进行计次惩罚,反之则以现金形式进行奖励。使工作人员在频繁的体力工作与暂时性高强度“思索脑力劳动”之余,不至产生逆反情绪。

在3个月的试用期内,专家组成员被分配到各个终端店铺由临时充当“服务监督人”一职,专家组人员不在时,则由店员担任。远程的总公司服务监督室通过网络摄像头,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步骤与内容进行跟踪记录。在开始执行的前2、3周时间内,很多店员极为不适应常常出现顾此失彼或临时记忆的现象。W品牌在收到较多终端店员反馈信息后,也曾要求专家组调低部分执行内容的标准,但在1个月后调店客户服务调研的结果出炉之时,W品牌却主动要求将执行标准再次调高。因为由独立调查人员调查的结果却反馈出客户对新的服务内容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对品牌的好感度有较大提升。

试用期在3个月完成后,结果是此时各终端店铺的服务人员已经能够完好地执行各个服务内容的执行标准与执行步骤,由最初的生疏、遗忘与紧张,在3个月严格执行过程中慢慢转化为对这些服务内容的习惯,在执行之时也更加自然、协调。其中在一份客户服务调查表中,一个客户的综语表述即为: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VIP。

第三阶段:推广期

在服务试用期过半之时,W品牌已经开始注意逐渐提升的客户好感度,将原计划在2个月之后开始的全系统推广期提前,将这种服务模式进行推广。

在专家组前期制订的推广期执行项目中,我们针对其他地区店铺分布广、集中难的特点,采取了人员调用的方法进行解决。即:将现有已经完成服务提升试用期并表现较好的店铺人员,以两人为一组进行抽调组成独立服务培训组。每个外埠专营店派驻一个服务培训组,并从该专营店抽取2名服务人员到总公司进行封闭培训。受训完成后在总公司直属店铺完成1个半月的服务试用期工作后,返回外埠专营店。这种推广期人员调用工作为时2个月。―方面由总公司培训外埠销售人员,使销售人员获得全面而细致的服务培训;另―方面,由总公司外派服务培训组人员在外埠专营店,通过自身的服务标准与服务步骤,对当地的销售人员做实际操作演示。在外埠受训人员返回后,还可继续对余下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既不影响各个专营店在销售人员上的资源配置,还能够形成以点带面的培训效果。

就从企业及人员的角度而言,这种人员互调的受训方式不但节约了培训成本,并从现有店铺员工中选择优秀服务人员做讲师,也节省了专业人员聘请的费用,这种“讲师”既有经验且在操作经验之时还能够产生销售;对于外派的服务培训组人员来讲,这种工作―方面增加了自己的业务技能、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空间,而且在外派之余,企业方还有部分资金作为考查(旅游)费用来提升眼界(也另一种福利措施)。

推广期的工作阶段不限时,当试用期工作完成后,专家组的工作也即完成。在推广期的工作形式与工作内容,作为企业方长期的培训与服务体系形式存在。

这个项目是笔者较长服务的项目之一,历时长达8个月。而在此后,W品牌在同业中成为了终端服务的标准品牌之一,这与8个月时间的策划与严格执行不无关系。因此,作为一个服务型时尚品牌而言,优质的终端服务并非来源于独特的服务内容,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的执行是否标准与有效。在通常对顾客满意的定义是:满意=期望一结果。即品牌所提品和服务的最终表现与顾客期望、要求的吻合程度如何,从而所产生的满意程度。在这个公式中,形成结果的不仅仅是产品,更在于客户在品牌店铺停留过程中服务人员对该客户的服务执行形式。对于连锁型品牌而言,期望通过店员自身的服务表现实现客户美誉度提升,这种行为难以成为有效的推广及长效的执行标准,往往只是“点”效应。只有企业将服务的标准贯彻在全系统中,并使每个店铺的服务标准形成一致,才能够为品牌带来整体的商业效益。如同我们所熟知的麦当劳、肯德基―样,它们不仅仅有统一的、外在的硬件表现,在服务过程中,严格的执行标准与执行步骤才使得客户成为这些品牌的利益之源。

郑磊,独立培训讲师,长期以来,深入研究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多次服务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内的品牌经营企业,参与品牌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及营销管理的辅导工作。

上一篇:品牌向左 外销向右的生存路径 下一篇:不吃透水性,别妄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