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看三农政策走势

时间:2022-08-14 12:13:33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看三农政策走势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三农”方面最核心的政策是什么?用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保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及价格稳定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主题,与“十二五”规划也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如何确保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出现了新问题。报告以农产品供给为轴心,增添了不少新内容:

其一把如何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放在20__年政府工作的首位。在目前全球粮价高涨的大背景下,如何阻隔国际粮价暴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以及消减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干旱等不利生产预期的确是头等大事。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条就是有关物价稳定的,而在所有物价中最难最基础当然也是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稳定。由于粮食是基础性产品,粮价如果快速上涨,会带动其它相关产品的涨价,从而引发通货膨胀。报告开出的药方是增加生产,只有产需平衡了,宏观调控政策才能有效。报告提出要继续强化前几年有些放松的省长“米袋子”与市长“菜蓝子”工程,要求大中城市一定要确保基本的蔬菜生产基地,增加本地鲜活产品生产,这对近年来因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郊区菜田被大量侵蚀占用是一个回补。只是如何强化监督耕地数量还需要各地进一步细化,比如是不是可以按城市人口数量多少来确定一个基本的面积,以防止部分城市走形式?以此基本标准来提高监管的约束力与可操作性。

其二是近万亿的“三农”投入很给力。今年中央拟安排“三农”投入9884.5亿,接近万亿,比去年增加1304.8亿。这基本上顺应了中央过去提出了每年涉农资金新增千亿的目标。财政部公布的20__年中央财政支出5.436万亿元,我国目前城市化比率47%,农村人口占一大半,再把那些在城市打工但还没有城市户籍的人口算在内,近70%的农村人口,目前只占到总财政支出的不足五分之一,未来还应该继续大幅度增加,才能够缩小目前城乡巨大的公共品服务差距,向国家提出的城乡人均公共品服务均等化目标迈近。

其三涉农投入的方向也有比较大的转变,未来新增投入要向承担基础性、重要性高但比较利益低的粮食主>!

本次报告“三农”方面还有一些新提法,包括使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年均近1%,如果还只是单独统计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而不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这种提高意义成效大大降低,对目前只有28%的户籍城市人口应该确定一个年提高率。还有一个大亮点就是提高新农保试点县的比例,从过去的10-20%扩大到40%,让农村老人快点享受养老金。

未来我国粮食供给的压力还会持续加大,一方面粮食生产向缺水的地区转移,富水的地区由于比较利益低下逐步在放弃粮食生产,对我国整体水资源的供给会有一个很大的压力,另外由于天气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还会更一步加大,如何减缓这种事件对种粮农民的冲击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有就是如何继续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包括不少那些多年已不在家种粮却照拿粮食补贴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上一篇:浅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 下一篇: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