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q向上

时间:2022-08-13 11:39:30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特色,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多年来,口镇中学追溯自己的办学历史,审视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思考自己的教育担当,精心绘制以“向善q向上”为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名片,形成了一所文化特色鲜明的学校。

一、理念文化,为师生树立人生的航标

“人之初,性本善。”古代先贤孟子把人性归于善,认为教育就是扬善抑恶;同时代的荀子则把人性归于恶,认为教育就是弃恶从善。不管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教人抑恶扬善、追求真、善、美。“善”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中国传统伦理有丰富的劝善内容。善,可以说是做人的根本。善待自己,与人为善,心怀慈善,才能做到自身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向善,就是追求对己内心平和,悦纳自己;对他人,与人友善;对社会,慈悲为怀,心系天下;对自然,善待一切,和谐共处。

“上”,就是要有向上的精神。美国的托马斯・杰斐逊说:“一个人如果态度正确,便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向上是人的天性,但向上又是被动的,当责任缺失时,上是虚无缥缈的;当责任到位时,就可以让人敬慕,我们追求的是后者。在今天,只要有向上的精神,就能够朝气蓬勃、与时俱进。而且向上的精神不问起点,不分身份,每个人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向上,就要具有视野与梦想,要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要自信顽强,要敢于超越自己。

我们认为,在构成人格品质的众多因素中,向善和向上是最具基础性意义的,最具决定、统领和引导性的因素。“向善”即朝着“善”的境界,不断追求,直到永远。就是勉励广大师生积善心,做善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道德和人文修养,追求人格、学识、行为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使我们的道德达到至臻至善的完美境界。“向上”即追求上进,力争上游。就是希望广大师生要有理想和志向,高瞻远瞩,胸怀博大;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百折不回的勇气和毅力,有开拓万古之心胸。

“向善q向上”这一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为全校师生设定了自己的行为法则,引领大家一心向善,天天向上。

二、环境文化,处处彰显办学理念的精神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家园,是育人的乐园。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学校办学理念最直观的呈现,绝不能让其游离于学校整体文化之外,要让树木说话,让墙壁育人。

(一)园林文化。走进口镇中学,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校园,青青的芳草地,郁郁葱葱的树木,形态各异的地理模型……。这些并不是单纯的校园绿化、美化,它们在口镇中学师生的眼里,都是一种品格的昭示。看到参天的青松,口镇中学的师生自然而然的会想起“昂首笑纳漫天雪,扬臂喜迎大地春。”笑傲困难,无惧一切的豪迈乐观精神马上会溢满身心。“未出土时便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是对翠竹园的注释,告诉师生做人要有气节,要谦虚、低调、有内涵。“花有百日红,人无再少年。”百日红园的诠释,告诉我们要惜时;形态各异的地理模型构成了我校的“江山如此多娇!”看到他们,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会油然而生。

(二)长廊文化。百善孝为先。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二十四孝”、“弟子规”为主题的百米文化长廊,用图文并茂,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孝”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学生待人、接物、孝老敬亲方面的行为准则有较强的针对性。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德育长廊,通过剪纸、泥塑等图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学生在这里跨越时空,与贤哲并肩,与历史同行,仰视古今,贯通中外,得到人生启迪。

(三)楼层文化。为了开阔学生视野,给孩子树立远大的梦想,培养孩子向上的精神。我们在教学楼分别以“民族”“国家”为主题,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研究性成果形式张贴。民族、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风俗习惯,饮食、服饰、矿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很多孩子说,“没有想到我们国家还有这样美丽的地方,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去看看。”楼层文化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t望世界的窗口。

三、管理文化,促进办学理念向师生的渗透转化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我校在健全制度,依法治校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情感管理和人文关怀。我校将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正面教育这些先进理念与学校实际相融合形成了“正面扩大化,副面缩小化”――让成功成为成功之母的成功教育特色。

(一)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高要求,低关怀会导致教师与学校离心离德;低要求、高关怀会使教师的工作效率不高。我校在学校管理上,始终坚持高要求,高关怀的思路,努力建立激励和关怀性的组织文化。

我们认为管理不是约束,而是激励,不是管住人群,而是凝聚人心;管理不是惩罚,而是帮助,不是事后批评,而是事前提醒。学校在教代会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教师宿舍管理委员会、食堂管理委员会、财务监管委员会、艺体活动管理委员会等组织,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和重要决策。越是难点的问题越是和老师们一块处理,越是焦点的问题越要公平公正处理,越是易产生猜疑的地方越是要公开处理,越是热心管理的老师越要让他们参与管理。形成了大事由教代会研究,小事有委员会去协商的“阳光管理”格局,每位教师都感到自己是学校的管理者和主人,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针对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学校通过举办班主任节,评选十大功勋教师,寻找最美青年教师,向我看齐等活动,用正面的典型引领教师,让做的好的得到鼓励,做的差的受到激励。

(二)正视差异,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认为,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要进步,就是成功。积小成功成大成功。”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成功教育激发起学生积极发展的内部因素,消除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不良做法。

正面扩大化,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亮点,并努力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条件,及时予以积极的肯定和激励,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内因。学校每年都会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开展各种评选活动,十大个性学生,最美校花最酷帅哥等评选,都为孩子树立了正面成长的典型。

副面缩小化是指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因此在言行上出现一些偏差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怎样去引导。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教师要有宽容之心,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要善于疏导,我们建立的心灵驿站、悄悄话信箱、向老师家长说句心里话等活动和形式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正视问题,肯定成绩,鼓励进步。成功教育不仅促进了师生的成长,也缔造出了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四、科研文化,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的落实渠道

以教育科研为依托,以校本研究为载体的科研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从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创新科研特色入手,建立起本土化、特色化的科研文化。以科研推动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

我们在教师中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研究”的要求。通过开展贷书制、教师荐书活动,录制“自我反思型”录像课,组织读书交流会、问题研讨会等引导教师学习、反思、研究。围绕如何让辅导更有效这一问题,我们探索出了“差异教学”这一特色教学科研成果。

(一)关注学习差异的课堂教学文化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打破班级授课制的条条框框,创造性地提出了“异质构组,自主互助;同质走班,专项辅导”的差异教学法。

“异质构组,自主互助”:我们根据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学生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将学生分成学习较好,学习良好,学习一般的三个类别,通过学习一般的到学习较好、学习良好的组中找朋友的方式组建起三人学习小组。三人一小组,九人一大组,形成了我们“139”课堂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必然要经过三个阶段:自学、互学、体验。我们总结形成了“一人独学,三人互助,六人交流,九人体验”的课堂教学流程。为更好的推进四个环节的落实,我们编写了《口镇中学学习歌》在学生中传唱,将四个学习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融入歌曲当中,便于学生掌握。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研究出了“多元、量化、适度”的评价办法,通过课堂适时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同质走班,专项辅导”:是指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任课教师依据学生自我诊断与教师诊断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强项与弱项重新组班,学生走班学习。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所讲的难度恰好符合学生自己的需求,学生就会听得认真,掌握迅速。

正是依赖于差异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口镇中学的教学成绩多年来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向上的本领。

(二)关注学生特长差异的课程文化

我们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在学生幸福感来源问题上,丰富的课程排在了第一位,这充分体现出课程在学生幸福感提升上的巨大作用。而这得益于我们对学生。

学生的智慧潜能具有个体差异性,单一的、单调的课程,是无法满足学生智慧潜能发展需要的。只有建立极大丰富的学校课程体系,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自2007年起,我校探索完善了“套餐式课程,走班制运作,学分制管理”的学校课程运作模式,开设了104门学校课程,形成了灯笼课程、读写诵课程、艺体课程、活动课程四大课程版块,极大的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科研文化都必须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围绕办学理念去挖掘,只有如此,才能成为系统的学校文化,学校才能成为文化特色名校。口镇中学的发展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刘自成,山东省教育厅原厅长齐涛,副厅长张志勇、孟庆旭、张海泉、杜希福等领导同志先后莅临我校视察、调研。领导们对我校素质教育落实以及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山东省中小学德育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我校向后在40余个省级以上会议作典型经验交流。新华社记者谢良、鹿永建以《一所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突围》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我校先后先后荣获“市级教学特色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基于 ATOM教学体系的程序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