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机理研究

时间:2022-08-13 11:33:09

不同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机理研究

【摘 要】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科技成果日益涌现,但这些成果转化的比率却较低。本文基于这一现状,从高校自身、企业、政府以及中介机构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各种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产生影响的机理,明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现状是由科研人员、高校科技管理、企业的创新意识、企业引进技术的实力、政府资金投入与监管措施以及中介机构的渠道构建能力等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的,为将来的改进措施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转化;影响机理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技成果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在我国,科技成果的主要输出来源是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其中高等学校作为知识资源密集地,每年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做出数目可观的科研成果,但是若要使其切实推动社会发展则需要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要素,发挥经济效益。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实现其社会贡献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加快转化速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其产生应有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对高校、企业、国家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都具有深远意义。然而,能够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非常多,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障程度,相关政策的引导方向,进口影响等。本文选取了与高校、企业、政府、科技中介等四个主体相关的、对科技成果转化有直接或重要影响的因素,研究其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机理。

二、不同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机理

1.高校自身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供应方,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决定性影响。高校自身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又可分为两个个方面,即科研人员的素质和高校的科技管理。

(1)科研人员素质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作为科技成果的直接生产者,能够直接决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科技成果就内容而言完全取决于科研人员素质。而科技成果在内容方面是否满足实用要求必然影响到后续转化过程的成功率。科研人员素质不足会导致科技成果出现诸多问题,如技术落后于市场现状、重复率高、细节模糊、商业价值低等,这样的科技成果是企业所不能接受的,这些缺点会成为成果转化过程的重重障碍,增加成果转化难度。当这些障碍不可消除或消除成本过高时科技成果将不能够成功转化。所以科研人员的素质反映在科技成果的质量上,从而直接影响科技成果是否满足转化条件。

科研人员的素质可以从科研能力和科研态度两个方面讨论,科研能力是指科研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品,例如专业知识、技术水品、实践经验等。科研态度则是考虑科研人员的主观意愿,例如科研积极性、责任心等。目前在我国,科研能力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一是在当今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如果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高,不勤于了解市场动向,及时更新旧的知识,汲取新的思想的话,做出的科研成果就会不适应市场要求,缺乏实用性和市场性;二是科研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不能只会做研究,还应该熟悉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过程,才知道什么样的成果具有转化可行性,怎样使科技成果更贴合实际。在科研态度方面除了一部分直接与企业合作的研究项目以外,许多研究的初衷在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个人绩效或高校自身的科研水平排名等,因此也很容易忽视市场性和实用价值,闭门造车,做出许多重复的不能被应用的科技成果。

(2)高校科技管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影响方式一方面是通过高校与科技成果市场中的各方的关系。在科技成果的市场中,需求方是企业,高校与企业的关系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尤为重要。高校与企业形成合作双方、使信息流通顺畅,高校了解企业的切实需求,提供对口的科技成果为企业所用是最为直接的转换方式。另一方面高校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与激励体系也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因为高校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与激励对于科研人员的研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它能够引导激发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目前,高校对科技成果评价主要基于发表的论文著作的数量与影响力、承接的项目数量与经费。而激励方式则是职称评定和颁发奖项津贴等。但是成果能否转化和应用合理评价与激励,这就引导多数科研人员只注重出科技成果而不考虑其应用性,在立项之前不经过必要的市场调研,盲目开发项目,使成果因没有应用价值而被搁置。

2.企业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目前人们所关注的科技成果转化更多是指把科技成果转化到有需求的企业里使其为企业带来收益。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条件引进科技成果。企业要引进新的科技成果,那么自身要有能力承担引进所必要的成本和风险,要具备有足够的财力、人力等一系列资源,能够展开各部门协调的多方面的工作来使新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由此可见,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直接决定科技成果能否进入企业。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虽然有新技术的需求,但是受限于自身实力而不能真正执行。

对于那些有实力引进新成果的企业来说,是否引进新技术则取决于另一因素――企业的创新意识。许多的科技成果进入企业的过程都是伴随着高投入和风险,周期长,且收益很可能不会在当期实现,但是它却可以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而且企业引进一项科技成果前必然要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进行后续流程,包括高校的科研实力、研究领域、研究进展等。所以企业只有具备长远目光,正确认识研发与新技术引进的必要性,积极与高校沟通,主动寻求合作才可能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当前我国有一部分具备足够资金实力的在行业内占据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主要靠其垄断地位支撑业绩,所以缺乏寻求新技术的主动性。而对新技术有迫切需求的中小型企业更青睐投入小、马上可用、产出快的成果、甚至是盗版仿冒的技术,这些都在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消极作用。

3.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政府对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管理作用的同时又为高校和科研机关提供经费支持,所以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都与政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在管理机制方面,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通过保护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规范科技成果市场,从而达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难免有漏洞,使科技成果被剽窃,涌现出盗版仿冒替代品,是科技成果得不到保护。另一方面目前由于是以科研经费数额、发表的论文著作数量或获得奖项的科技成果数量等作为高校科研水平的衡量依据,而没有包含已转化的科技成果数量及转化后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等,致使高校重研究、轻应用,通过花费大量资源、申报项目,去换来更好的科研业绩,当然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也以此为衡量指标,从而对成果转化起到消极作用。

其次,资金投入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证和前提,直接决定着高校的科研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一个资金需求越来越多的过程,从科技成果到应用成果,再到技术产品,最终成为商业产品的每个阶段中都离不开研发经费支持,如果资金短缺,高校将没有能力组织后续研发过程,严重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具体来说,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的主力是政府拨款。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力度和分配结构在影响着我国科技成果转率。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会使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增加,这使高校注重于跟政府合作,迎合政府的需求。而政府会首先考虑对国家经济建设有明显推动作用的科研项目的市场化,很容易忽视中小型项目,从而制约部分科技成果的转化。

4.中介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中介机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催化剂,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科技中介的作用不容小觑。一部分有价值的成果不能够转化为市场要素是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渠道,高校不知道哪些成果对于哪些企业有价值,企业有需求但不知道谁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来衔接。科技中介通过工作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减少高校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畅通的合作渠道。科技中介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市场运作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高校科研,为高校筹措科研资金,通过影响资金投入来推动科技成果更快速低风险地转化为市场要素。

目前在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科技中介所发挥出的作用还不尽如人意,原因有两点:①科技中介的专业水准不够,业务能力不足、服务项目少导致并没有充分发挥科技中介应有的作用,得不到高校与企业的信任与委托。②科技中介数量太少,规模小,市场运作能力低,缺少统一服务规范,没有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对科技中介的管理也不尽完善,使科技中介市场鱼龙混杂,对合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结论

由以上可见,以上要素都会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若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就要从各种要素不同的影响机理出发,即科研人员注重实践水平和应用意识,高校改善对科技研究的管理方式与评价方法,企业提高创新意识主动寻求合作,政府优化投资结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以求最小化各要素起到的负面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岳鹄,易露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与改革思路研究[J].当代经济,2010,(6).

[2] 刘冬梅,刘彦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6):174-175.

[3] 冷俊峰,李明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9).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8020180)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下一篇:西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