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简约 追寻有效

时间:2022-08-13 10:26:01

一个去美国读高三两个月的孩子对美国教育的评价是:比较简单、踏实,注重学校教育对学生生活的实际意义。

这个学生对美国教育的理解开启了我们对本土教育的深度审视与积极叩问:教育,当让谁点头,谁鼓掌?

简单是复杂的反面,但简单不等于简约。简约是优良品质经不断组合并筛选出来的精华,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简约是一种品位,是一种大气和最直白的“行为语言”。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如同作画,要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去枝叶,留主干,删繁就简,深入浅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进复杂丰富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进而幸福地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这幸福,需要让语文从繁复走向简约,需要让语文从低效走向有效。

一、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句话告诉我们,简单、有效是衡量一个人办事能力的标杆。语文教学同样如此。

听于永正、薛法根等老师的课,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课堂“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没有表演,没有多媒体,犹如一幅简笔画”。尤其让人钦佩的是,他们的教学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但是学生却能够在他们的带动下充分地说,投入地读。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说:“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教师过多自我的痕迹,课堂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与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流水。”这种朴素的美、简约的美、有效的美,是真正的大美!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简约起来,如何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抖的包袱,让课堂更好地回归一种宁静,让学生的心在宁静中感受到一种进步的力量,在简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展。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让简约有效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

二、简约是一种需求,实效是一种本真

简约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有条有理、返璞归真。以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简单有效的教学效果。

我曾在教育网上欣赏了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我适时记下了课堂实录。

〔一〕尝试读,感知文本

师:这篇课文在143页,共490字。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二〕思考读,感悟文本

师: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请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画出来。(学生边读书边讨论,师生共同交流)

〔三〕展示读,内化文本

师:孙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四〕探究读,赏析文本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能够潜心地读读课文,与大师苏格拉底对话,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圈画,边交流边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五〕无声读,超越文本

师:有声地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地读书是一种思考。最后,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课文,来质疑这位哲学大师,向苏格拉底挑战。

孙老师的教学过程十分简单。可仔细体会,却给我们诸多启示:正是没有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能在充分的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使情感受到熏陶,使思想受得启迪;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如此,学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 简约是一种底气,高效是一种境界

倡导简约的教学,更需要教师练好“内功”,不断学习、锻炼,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看特级教师的课堂,他们与学生的交流多么和谐;对学生话语中传递的信息,他们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对学生认识不够到位处,他们总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对学生认识有偏差处,他们总能及时拨正……我们也总会被他们睿智的点评所折服。这就是教学的机智,就是有底气!

底气来自于积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专家们经过精心挑选、反复审查编造的,是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益处的好文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立足文本,深入钻研教材。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建构在对教材正确、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针对教材特点,立足教材内涵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只有教师自己拥有了“不简单”的底气,才能游刃有余地营造简约、有效的课堂。

语文课堂的“显性的简约”必须要有 “隐性的丰满”来支撑。如果说“简约”指从目标到过程,从方法到语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那么“丰满”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课堂张力――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乃至于智慧的张力。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情感发展了,智慧碰撞了,这样的课堂才算得上是丰满的。

简约、有效的本色回归是自然的生成,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语文教学也只有简约、沉静下来,我们才能够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愿简约之树常青,有效之花常开!

(责编 钟 岚)

上一篇:新手教师有效指导研究 下一篇:浅谈激发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