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参碱水乳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时间:2022-08-13 10:20:03

1%苦参碱水乳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上的主要病害,由真菌侵染引起,该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普遍发生,对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损失较重。目前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已经导致葡萄霜霉病菌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防治也变得很困难。苦参碱是一类吡啶衍生物类生物碱,由中草药苦参的根、茎、叶、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成分苦参碱。苦参碱是天然植物农药,具有保护植物、不污染环境的特点,符合发展绿色环保的要求。苦参碱在防治美国白蛾、棕榈蓟马方面效果不错。为了寻找防治葡萄霜霉病的高效、无公害药剂,我们进行了1%苦参碱水乳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1%苦参碱水乳剂,溧阳中南化工生产,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江苏利民化工公司生产,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郑州汉祥农药化工生产。

1.2 试验品种

供试葡萄品种粉红亚都蜜,树龄6年生,试验在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葡萄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园土层深厚,树势中等,露地栽培。

1.3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1%苦参碱水乳剂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清水作对照。随机区组,3次重复,每个小区30株葡萄。

采用肩背式手动喷雾器。喷药量以叶片正反着药均匀,有药滴滴下为宜。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8月6日,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10天喷1次,即8月16日、8月26日各喷1次,共喷药3次。

调查方法:

第1次喷药前1天进行发病基数调查,第1、2次喷药后3天、第3次喷药后7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叶片的调查方法;每个小区选取30个新梢,调查每个新梢的全部叶片数,分别记载总叶片和各级病叶叶片数。叶片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占整个叶片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75%以上。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小区的叶片病情指数。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2 结果与分析

研究表明,第3次喷药后7天,3种杀菌剂处理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情指数都在5.18以下(表1)。不喷任何杀菌剂即喷清水对照处理的病情指数达30.2。

从表1可看出,第3次喷药后7天,1%苦参碱水乳剂8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较高的防效,平均防效为92.11%,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平均防效为85.29%,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平均防效为84.75%。经方差分析,1%苦参碱水乳剂800倍液防效极显著高于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效间无显著差异。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1%苦参碱水乳剂800倍液、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发生,防效达92.11%,防效明显高于生产上常规杀菌剂70%丙森锌(800倍)和80%代森锰锌(1 000倍)。使用苦参碱水乳剂防治葡萄霜霉病适宜喷药时期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根据病害发生程度,间隔10天左右连喷3次为宜。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树势有很大关系。因此生产中,要培壮树势,增加通风透光,同时配合高效防治药剂,才能获得较好防治效果。

(作者联系电话:15713601816)

上一篇:夏橙新品种 下一篇:水溶肥料对红地球葡萄病害和果实品质的影响